|
跟著總書記探尋中華文明|荊楚之聲 古今交響 |
湖北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湖北省博物館是展示荊楚文化和弘揚中華文明的重要窗口。2018年4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來華的外國領導人共同參觀湖北省博物館精品文物展。近年來,新技術、新手段、新創意的運用,吸引更多人走進湖北省博物館,認識荊楚文化、中華文明的燦爛。湖北省博物館依托館藏精......[更多詳細] |
|
|
文化新觀察|“打卡”中國遺產地,看五千年文明之美 |
泱泱華夏,歷史悠久,文明博大。57項世界遺產、1.08億件(套)國有可移動文物、76.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它們星散于華夏大地,述說著民族的歷史,激蕩起文明的交響。何以文明?何以中國?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天,我們一起走近中國遺產......[更多詳細] |
|
跟著總書記探尋中華文明|巍巍城垣 古都煥新 |
千年中國看西安。西安,古稱長安。赫赫宗周、巍巍秦漢、泱泱盛唐……悠遠厚重的歷史,在這里留下了燦若星辰的文化遺產。西安城墻,仿佛一位堅毅威武的衛士,千百年來守護著這座古老的城市。2015年2月15日夜里,習近平總書記登上西安城墻,聽取了西安城墻保護工作情況介紹,觀看了......[更多詳細] |
|
跟著總書記探尋中華文明|藏鄉古韻 雪域新潮 |
平均海拔3650米,全年平均日照3000多小時,這里,是世界屋脊的心臟,是名副其實的“日光城”,是無數人心中的“詩與遠方”,這就是拉薩。若要同時聆聽拉薩1300多年的歷史回音和日新月異的時代脈動,絕不能錯過——八廓街。八廓,藏語意為“中圈”,是一個圍繞大昭寺形成的圓形街道......[更多詳細] |
|
|
跟著總書記探尋中華文明|千年瓷都 薪火相傳 |
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窯史,600多年的御窯史……千年窯火不熄,文化源遠流長,在景德鎮,這座中國乃至世界版圖上都獨一無二的城市里,一處處陶瓷文化遺存訴說著因“瓷”而生、因“瓷”而興的城市故事。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考察調研,他先后走進南麓遺址、......[更多詳細] |
|
文脈華章|國寶里的“芒種”,生生不息的華夏密碼 |
6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芒種。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在和大自然的相處中,中國人極其智慧地把節氣和生存、生活聯系在一起,以節氣把握時間規律、指導農耕生產。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中華文明是革故鼎新、輝光日新的文明,靜......[更多詳細] |
|
跟著總書記探尋中華文明|工夫潮州 汲古潤今 |
潮州,取自“在潮之洲,潮水往復”之意。這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自古有“嶺東首邑”之稱,三山環抱,韓江如帶,文脈連綿,底蘊深厚。 太平路位于潮州市的中心地帶,因其林立的牌坊而被游客親切地稱為“牌坊街”。以牌坊街為文化地標的潮州古城至今保持著“外曲內方,四橫三縱”的宋......[更多詳細] |
|
跟著總書記探尋中華文明|平江古巷見江南 |
一條平江路,半座姑蘇城。在這里,搖一把蘇扇,聽一曲評彈,吳儂軟語在耳畔百轉千回;或品一杯雨前茶,坐一程搖櫓船,獨有的江南韻味在街巷氤氳綿延。平江歷史文化街區位于蘇州古城東北隅,是蘇州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歷史文化保護區,有著2500多年悠久歷史,被稱為“沒有圍墻的江南文化......[更多詳細] |
|
跟著總書記探尋中華文明|藏在胡同里的古都文化 |
北京,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都,胡同,是北京老百姓世代生活的地方。歷史給這座五朝古都沉淀的人文底蘊,根基就藏在紅墻青瓦里、老街胡同中。站在北京玉河邊上遠眺南鑼鼓巷片區的雨兒胡同,綠樹成蔭、水穿街巷,但曾經,這里的許多院落都是大雜院。2014年正月里,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雨兒胡同,要......[更多詳細] |
|
博物致知|博物館的神奇動物里,藏著“何以中國”的密碼 |
這屆年輕人“文化血脈覺醒”,愛上逛博物館。博物館里,神奇動物一眼千年,吸引著年輕人去一探究竟。它們蘊藏著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和哲學智慧,是中華文明的獨特印記。今年5月18日是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一起打卡博物館里的神奇動物,探尋“何以中國”的密碼。 紅山文化·玉龍 資料圖它......[更多詳細] |
|
博物致知丨何以中國 何以我們 |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博物館事業發展,經常“打卡”博物館:“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薄拔业降胤娇疾,都會抽時間到博物館走一走、看一看,目的是更好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沿革!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在無數的歷史......[更多詳細] |
|
探尋“何以中國”,照鑒“未來何處”——中國考古發展新趨勢觀察 |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翟翔 蔡馨逸 童芳  中國考古,在許多外國人甚至中國人看來,一度非常神秘。近日記者在與中國考古學家的交流中了解到,從考古技術發展、到公眾考古創新,再到中外考古交流,中國正不斷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提供推動力......[更多詳細] |
|
時習之·溫暖中國丨何以中國的“考古密碼” |
時習之·溫暖中國丨何以中國的“考古密碼”
2024年02月11日10: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回眸過去一年,我們行進在充滿光榮與夢想的道路上,走過江海奔流、走過山川奇崛,一個個點滴瞬間,一項項重要成就,繪寫大國氣象,匯成溫暖中國。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更多詳細] |
|
時習之·溫暖中國丨何以中國的“考古密碼” |
時習之·溫暖中國丨何以中國的“考古密碼”
2024年02月11日10: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回眸過去一年,我們行進在充滿光榮與夢想的道路上,走過江海奔流、走過山川奇崛,一個個點滴瞬間,一項項重要成就,繪寫大國氣象,匯成溫暖中國。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更多詳細] |
|
“何以中國”的影像敘事 |
一系列以“何以中國”為主題的精品紀錄片的創作和傳播,對于堅定文化自信,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繼美食、自然風光等題材紀錄片之后,近年來一大批關于中華文明起源的紀錄片和考古類紀錄片相繼面世,系統性、宏觀性地探討中華文明的傳承發展,引人注目。與......[更多詳細] |
|
跟著總書記探尋中華文明|文脈尋蹤 |
編者按:“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钡枪懦恰⒃L書院、尋文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探尋中華文明、守護中華文化始終飽含深情、念茲在茲。央視網《聯播+》欄目特別策劃《跟著總書記探尋中華文......[更多詳細] |
|
跟著總書記探尋中華文明|華夏瑰寶 |
編者按:“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钡枪懦、訪書院、尋文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探尋中華文明、守護中華文化始終飽含深情、念茲在茲。央視網《聯播+》欄目特別策劃《跟著總書記探尋中華文明......[更多詳細] |
|
跟著總書記探尋中華文明|典籍作舟 |
時政熱點,“+”速解讀。 編者按:“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钡枪懦、訪書院、尋文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探尋中華文明、守護中華文化始終飽含深情、念茲在茲。央視網《聯播+》欄目特別策......[更多詳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