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華章丨建設文化強國 總書記這樣說 |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體制機制,推動文化繁榮,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更多詳細] |
|
|
安康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推進會暨寧陜縣普查工作啟動會召開 |
本網訊(記者 劉淵 通訊員 王曉華)7月30日,安康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推進會暨寧陜縣普查工作啟動會召開,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蓮講話并為寧陜縣授旗,副市長周耀宜主持會議。陳蓮強調,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是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更多詳細] |
|
《安康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條例》獲批 |
本網訊(通訊員 駱靚)7月25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安康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將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我市長期以來高度重視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工作,保護工作成效顯著,目前共有歷史文化街區10處,歷史文化街區輻射帶動旅游、促進......[更多詳細] |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三星堆考古的新故事 |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7月27日將迎來開館一周年。2023年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考察,祝賀三星堆博物館新館落成使用,指出“三星堆遺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響的”“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古蜀文明與中原文明相互影響等提供了更為有力的考古實證”,并對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提出要求。......[更多詳細] |
|
何以中國·運載千秋|護我安瀾 運河新景映欣顏 |
千里通波,舟楫如梭。中國大運河南起浙江,北至北京,途徑8個省級行政區,溝通5大河流水系。運河流經地,往往人口稠密、繁華富庶。濤聲帆影間,翻涌著無數動人的人間煙火故事。喝著大運河的水長大,在大運河上跑船養家,沿著大運河去往更大的世界……在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10周年......[更多詳細] |
|
何以中國·運載千秋|水潤華章 運河古韻涌新潮 |
水波不驚,寬懷以納。悠悠運河水,南來北往,灌溉了千古名篇。緩緩渡船行,落帆聚市,碰撞出傳世佳曲。鎏金疊翠的盛世繁華,熙熙攘攘的人間煙火,都隨著大運河流淌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根脈,綿延至今。往來寫詩篇“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更多詳細] |
|
何以中國·運載千秋|顧風:沒有大運河,何以中國 |
“申遺不是終點。”2024年6月29日,揚州博物館報告廳,觀眾們冒雨前來,聆聽一場關于大運河的講座,主講人是顧風。“祝賀,中國!”2014年6月22日,卡塔爾多哈,第三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顧風現場打電話回國報喜。顧風,原揚州市文物局局長、大運河聯合......[更多詳細] |
|
百聞不如一見|從古至今,尋跡“中部崛起”的文明密碼 |
文脈昌盛、交通發達、資源豐富、產業成熟
國土面積約占中國十分之一
人口數量約占中國四分之一
經濟總量約占中國五分之一
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
位于中國中部
猶如一道“脊梁”
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新華社“百聞不如一見”欄目
邀你帶上馳騁古今的想象力
來“天下......[更多詳細] |
|
|
|
|
|
何以中國·運載千秋|一條大運河 半部華夏史 |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里程最長的人工運河隨著一處處遺址的發現,一件件文物的出土,對運河故道和歷史遺跡研究逐漸深入,歷史的面紗被緩緩揭開。(隋)隋煬帝牙齒,現藏于隋煬帝陵遺址公園博物館這是一顆距今1400余年的牙,齒冠黃色根部發黑,牙齒上還有個黑色的蛀洞,這顆......[更多詳細] |
|
“何以中國·運載千秋”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江蘇揚州啟動 |
一條大運河,半部華夏史。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10周年之際,由中央網信辦、國家文物局、人民日報社、江蘇省委網信委聯合主辦的“何以中國·運載千秋”網絡主題宣傳活......[更多詳細] |
|
第一視點丨之江評:把大運河這篇文章做好 |
“一條大運河,半部華夏史”。大運河,一部流淌在華夏大地的史詩。她在地理意義上聯通南北,從精神層面貫穿古今,綿延成數千年的中國文脈,生動詮釋和有力見證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華文明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把大運河這篇文章做好”,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我......[更多詳細] |
|
何以中國·運載千秋|MV《漂來的人間》 |
在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之際,人民網、揚州市委網信辦、揚州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推出“何以中國·運載千秋”主題MV《漂來的人間》。“何以中國·運載千秋”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由中央網信辦、國家文物局、人民日報社、江蘇省委網信委聯合主辦,人民網等單位承辦。活動于2024年6......[更多詳細] |
|
何以中國 運載千秋 | 奇跡之河 |
千年大運河連通南北、貫穿古今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是人類創造的地理奇觀更是一部書寫在華夏大地上的人文史詩水利萬物融匯貫通和合共生萬象更新水脈不朽,潤澤萬象民生文脈傳承,創造自信未來千年運河萬象更新......[更多詳細] |
|
跟著總書記探尋中華文明|多彩文化 輝映紅山 |
赤峰,因一座赭紅色山峰而名貫古今,其歷史燦爛悠久,文化源遠流長。赤峰博物館坐落在美麗的錫伯河畔,是一座集研究、收藏、展示、教育為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化博物館,也是國家一級歷史類博物館。2019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考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是......[更多詳細] |
|
跟著總書記探尋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和睦共生 |
承德,地處河北省東北部,是連接京津冀遼蒙的重要節點。極為獨特的區位優勢,使它成為中原農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交匯之處,見證了中國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承德博物館是承德市建設的第一座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其常設的民族團結展,生動展示了清王朝前期為維護國家統一、實行民族團結政策......[更多詳細] |
|
跟著總書記探尋中華文明|大河湯湯 華夏根魂 |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河南鄭州,坐落在黃河岸邊的黃河博物館以黃河自然史、黃河文明史、黃河治理史為主要展示內容,是承載傳播水利科學知識、弘揚黃河歷史文化、開展環保生態教育等多種社會文化功能的重要場所。
2019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黃河博物館,走進展廳參觀展覽,了解......[更多詳細] |
|
跟著總書記探尋中華文明|匯通天下 自信自強 |
平遙古城,商道先驅,文明故里。這里是晉商發源地,文化底蘊深厚,日昇昌票號開創了我國金融業發展的先河。 日昇昌票號創立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它被稱為中國現代銀行業的開山鼻祖,曾以“匯通天下”聞名于世。2022年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曾來到這里考察調研。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文化......[更多詳細] |
|
跟著總書記探尋中華文明|殷墟探源 文脈綿長 |
殷墟博物館新館是首個全景式展現商文明的國家重大考古專題博物館。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位于安陽市西北郊洹河南北兩岸的殷墟遺址。總書記指出,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在殷墟眾多的考古發現中,甲......[更多詳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