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趙坤 王舒 黃自猛
人大代表來自人民、服務于人民,與人民群眾保持著密切聯系。如何發揮人大代表的主體作用,更好地體察民情、反映民意,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嵐皋縣人大常委會一直思考的問題。
為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2024年,嵐皋縣人大常委會在人大代表聯絡站的基礎上,建立以“雙代表(人大代表+群眾代表)”議事為核心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站,探索實行“碼上說事”便民平臺,讓更多的人大代表和群眾參與中心工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獻良策、謀發展。
目前,全縣12個鎮已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站建設全覆蓋,841名省、市、縣、鎮四級人大代表和236名群眾代表定期開展活動。
機制創新,議事室里聽民生
日前,民主鎮全過程人民民主代表議事室里,來自明珠社區、五一村、新喜村、田灣村的14名人大代表和群眾代表,圍繞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集鎮改造等群眾關心的問題進行座談交流。
“民主集鎮現在借助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機遇,環境變好了,居民的幸福指數提高了,但是集鎮臟亂差、年末集鎮停車不便的問題還急需解決。”來自明珠社區的群眾代表祝嘉庭說。
“這個問題提得好,說的也是事實,我們馬上記錄下來,立即請鎮村(社區)盡快商討解決辦法。”嵐皋縣人大代表、民主鎮明珠社區黨總支書記、社區人民民主代表議事召集人曹剛平回復。
“沒建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站之前,群眾反映的問題直接向鎮政府反映。建立實踐站以后,附近4個村(社區)的人大代表和群眾代表定期到實踐站來開展活動,我們可以傾聽群眾呼聲,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曹剛平表示。
2024年年初,民主鎮明珠大道人形景觀橋完成招標,但是大橋的建設風格一直無法確定。當年6月,在明珠社區“雙代表”議事會上,大家通過討論,以舉手表決的方式,確定了大橋設計圖紙,最終給政府提供了可行的實施方案。通過這種議事方式,今年社區已收集意見建議20條,解決各類問題15個,真正做到事有回應、問有答復。
“由于高速路建設導致四季鎮沿線村民的房屋多處損毀,群眾對于補償問題極為關注,還有年久失修的楊公渡景觀吊橋的維護問題……”在四季鎮全過程人民民主代表議事室里,鎮黨委書記陳守勇認真聆聽著“雙代表”提出的問題和建議。
“大家反映的問題,我都一一記錄,對于524戶村民房屋損毀的補償問題,鎮上現已拿出方案,成立了工作專班,再次落實責任,積極與縣委、縣政府對接,盡快完成補償。對于楊公渡景觀吊橋,鎮上將拿出5萬元進行維修。”陳守勇現場回應了群眾提出的問題。
2024年,嵐皋縣人大常委會出臺《關于建立議事代表會議制度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站建設的實施方案》,確定了議事代表人數職責、實踐站的作用、群眾代表的產生把關等環節。今年,又進一步細化完善議事的流程和考核,讓基層多發聲,為群眾多辦事。
目前,“雙代表”議事制度高效運行,全縣已累計開展議事活動190余場次,解答群眾提問、轉交意見建議380余條。
數字賦能,“碼”上說事提訴求
“沒有想到,在這個‘嵐皋智慧人大’數字平臺掃碼后,我們反映的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解決。”四季鎮天坪村村民楊章軍感嘆。
近年來,天坪村旅游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外來游客逐漸增多,導致該村游客服務中心的停車位供不應求。楊章軍看到這個問題后,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通過人大張貼的二維碼,將村上停車難的問題提交上去。在“雙代表”議事中,大家研判了楊章軍反映的問題,最終一致表決同意,立即對游客服務中心斜對面的空地進行平整、開挖,騰出空間建設停車場。
城關鎮號房灣社區人多事雜。今年7月,河濱片區排水設施建設項目開工,施工方將建設路進行了圍擋。圍擋一周后,項目遲遲未見施工,愁壞了街上的20多家商戶。無奈之下,該社區居民婁毅將這個問題反映到了社區,并在人大張貼的二維碼上進行了掃碼留言。
“我們看到留言后,立即去了解這個事情,積極與住建部門溝通,在保證施工進度的情況下,最終拆除了圍擋,確保了商鋪的正常運營。”嵐皋縣人大代表、城關鎮號房灣社區黨總支書記張曉印說。
張曉印表示,這種“碼”上留言、馬上就辦的事例,在號房灣社區還有很多。據統計,自“嵐皋智慧人大”平臺開通后,社區累計接收群眾意見建議80余條,能夠解決的社區竭力解決,社區解決不了的會迅速上報鎮人大主席團,及時回應群眾關切。
嵐皋縣人大常委會探索使用“嵐皋智慧人大”數字平臺,全力打造“隨時提、立刻轉、馬上辦”的高效工作體系,構建“收集意見—協商議事—交辦落實—跟蹤督辦—代表評議—晾曬結果”的閉環工作流程。民主鎮開通“人大在線”APP,城關鎮推出“隨手拍、馬上辦”數字人大新舉措,為老百姓提供了方便、提高了辦事效率。
據統計,截至目前,該縣利用“嵐皋智慧人大”數字平臺收到意見建議306條,現已解決300條。
榜樣引領,人大力量走在前
近日,在佐龍鎮全過程人民民主代表議事室里,鎮村“雙代表”就如何提升旅游服務水平進行座談交流。佐龍鎮馬宗村的鎮人大代表王忠聽得格外認真。據他回憶,10年前的馬宗村房屋破舊凌亂、經濟基礎薄弱。2022年,縣鎮村利用旅游綜合體、和美鄉村、院房提升等項目集中打造馬宗村,這讓他看到了發展旅游的希望。
“我是我們村第一個發展農家樂的,這幾年,村民們看到我家農家樂一年下來能掙30多萬元,20多戶農戶相繼開起了民宿、辦起了農家樂,增加了收入。”王忠高興地說。如今,在縣鎮村的幫助下,馬宗村山水環繞、環境優美,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王忠的生意好了,村民們發展旅游的信心更足了。
在藺河鎮蔣家關村烤煙基地里,嵐皋縣人大代表葉涵正和村民們一起搶摘最后一茬煙葉。今年29歲的葉涵,2018年從部隊退伍后,2022年開始在村上發展烤煙和魔芋產業,并帶動村里發展烤煙300余畝,累計帶動周邊80余戶農戶長期務工增收。
“今年的收入預計在30多萬元,我想一直把烤煙種下去,讓村里有勞力的人,不出遠門也能在村上掙到錢,這也是我作為一名人大代表的初衷。”葉涵真誠地說。
佐龍鎮亂石溝村現有茶園2000余畝,該村一直將茶葉作為支柱產業。2022年8月,嵐皋縣嵐水韻茶業有限公司落戶該村,從事茶產業技術指導、收購、銷售等工作。“從建廠以來,已累計帶動茶農300余戶800余人,每戶增收2000余元。”市人大代表、嵐皋縣嵐水韻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德伍介紹。
作為一名市人大代表,王德伍時常穿梭在茶農中間,了解茶農的所需所想。針對茶企產量小、銷售難、品牌優勢不足等問題,他呼吁茶農要提升科學種植技術,增加茶葉品種,樹立茶葉品牌。這些年。他帶頭擴建工廠,增加生產設備,并積極奔赴各地,嘗試研發茶葉新品種,實現企業增效增收。“目前已與涇陽茯茶研究所達成初步協議,明年公司嘗試生產黑毛茶,增加茶葉產量、擴大銷售,帶動更多的人發展茶產業。”王德伍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近年來,嵐皋縣各級人大代表積極爭做縣域經濟發展的推動者、行業進步的佼佼者、社會和諧的踐行者、城市形象的宣傳者、發展產業的帶領者,為建設和美嵐皋、賦能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我們將管好、用好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站,開展代表接待日、‘雙代表’議事等特色活動,運用‘數字人大’,提升為民辦事效能,不斷增強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站的吸引力、凝聚力、影響力,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嵐皋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謝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