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為進一步推動學校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省教育廳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陜西省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三年行動計劃》。
《計劃》指出,到2027年底,全省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顯著提升,基本形成體系健全、制度完善、充滿活力的多樣化、現代化、高質量學校體育發展新格局。
各級各類學校要保障體育課時,開齊開足體育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鼓勵高中階段增加體育課時。高等學校一至二年級本科學生開設不少于144學時的體育必修課,專科生不少于108學時的體育必修課,為其他年級學生和研究生開設體育選修課并計入學分。
優化課堂組織,創新體育教學形式,杜絕“說教式”“放羊式”體育課,上好“出汗”的體育課,每節體育課應達到中高強度。配足配齊體育專任教師,設置大中小學體育教練員專業技術崗位,鼓勵學校招聘符合條件的優秀退役運動員、優秀退役軍人到中小學任教。
加快場地改造,將學校體育場地規劃建設以及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予以優先優惠。新建學校要嚴格按照標準建設配置。已建成學校加快對原有體育設施進行升級改造。盤活場地資源,通過“上天入地”立體擴容的方式,利用走廊、校園“金邊銀角”,對校園空間進行輕量化改造,打造人人、處處、時時可及的校內“微運動場”,拓展校內體育運動空間。
加強課外鍛煉,中小學每天至少安排一個不少于30分鐘的大課間,鼓勵設置15分鐘課間活動時間。高校、寄宿制學校和有條件的中小學根據實際情況每天開展不少于15分鐘跑操。
完善賽事體系,遴選縣(區)推進青少年校園足球人才培養改革試點,按照高中、初中和小學1∶3∶6的比例建立“一條龍”升學通道。
科學組織測試,各地各學校按照國家標準配備體測設備,規范測試流程,科學準確反映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把好數據“入口關”和“出口關”,杜絕數據造假。各學校規范記錄學生體測成績并向家長通報,開出體育鍛煉“處方”。將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作為評價學校教育質量和地方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優化學生評價,小學將體測情況列入學生綜合素質發展記錄手冊,中學列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指標,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登記卡》裝入高校畢業生檔案。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不按規定開設或者隨意停止、擠占體育課的學校,視情節輕重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行政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