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9年9月生于旬陽老城的姜華,自小受家庭熏陶,很早就萌發了文學夢。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他堅持40年筆耕不輟,大量詩作終于翻越秦嶺,走向全國,成為從安康起……
-
市直 李茂詢創作《西域英雄傳》是一個漫長而又非常艱辛的過程。1985年春,我被調入安康縣人大常委會擔負文秘工作。時任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的張子美,在1983年安康老……
-
暮色未落,炊煙已起。年輕的母親坐在夕陽里,懷里的孩子睡得正香。母親時而低頭凝視孩子紅紅的臉蛋兒,時而抬頭眺望村外的大路。路的盡頭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她的……
-
□ 韓星海“年年有個七月七,天上牛郎會織女。”這句膾炙人口民謠代代相傳。意思說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的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女兒節等。現代人更是作……
-
紫陽縣是我國唯一一個以道教名人命名的縣,這個道士叫張伯端,著《悟真篇》《金丹四百字》,后世尊為“紫陽真人”,為道教南宗開派始祖。《郡縣釋名》載:“正德……
-
嵐皋縣曉道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彈指一揮間,我都快花甲之年,歲月如流星,往事如云煙。……
-
散文創作是安康文學的拳頭產品,寫散文隨筆的作者超過千人,但不客氣地說,能創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打動人心的上乘之作的作者卻不多。有的作品不斷地……
-
一個愛好文學的人,提起筆來首先考慮的無疑就是“寫什么”,也就是選擇什么題材。初學寫作的人和業余作者,基本上都是寫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
-
苕窖是老家儲藏紅苕的地方,農戶家里都有。那個年代紅苕是農家生活的主糧,深冬紅苕挖回后都放進地窖里保存。窖內溫度穩定,紅薯不容易腐爛變質,隨撿隨吃,口感……
-
牛蹄嶺位于安康城南7公里,大牛蹄嶺、小牛蹄嶺、塔梁、石頭寨等高地自東向南,逶迤延展,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北面路平坡緩,南面陡峭險要,易守難攻,自古為安康東……
-
劉培森先生1941年出生于紫陽縣,退休教師,現居向陽鎮。一生為文從教。從文學創作角度來說,他可以說是安康本土歌詞創作的先行者,可謂是“一簫一筆且任平生”。……
-
隨著疫情的來襲,我們每個人都經歷了焦慮、擔憂等生理反應的挑戰,漸漸從個體意識回歸和上升到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上來。在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疫情的沖擊后,我們其……
-
我讀過散文《荷塘月色》,也聽過歌曲《荷塘月色》,就是沒有看到過真正的荷塘月色。前不久,聽說石泉縣池河鎮的荷塘月色景區風光秀美,人氣旺盛,我豈能放過眼前……
-
□ 璩勇今年安康的夏天真熱。還沒有入伏,氣溫就直奔40攝氏度。漢江邊上的安康盆地,居然因為夏季高溫位居中國的高溫榜首位。好在大暑前后,溫度居然開始大變。連……
-
□ 程楚安這個標題好像有點問題,罐頭怎么比肉好吃?罐頭品類很多,有牛肉的、有豬肉的、有雞肉的,還有魚肉的,當然還有水果罐頭。但我要說的是豬肉罐頭。改革……
-
在清華大學1997年一次校友畢業四十周年聚會前夕,一住在新疆某建工集團當總工的孫勤悟,向牽頭的同學復信說:“我已三十七年與同學們沒有聯系,很想參加同學聚會……
-
重大題材是指表現社會重大變革和重大事件的題材,一般包括重大革命題材、重大歷史題材、重大現實題材三大類。……
-
□ 王全洲我出生在旬陽縣紅軍鎮寨溝村。那個年代的燈是大人們從山中的松樹上削下的帶有油脂的木塊,曬干后放在石板上燃燒,一點即著,既可以取暖,又可以照明,被……
-
□ 喻德余夏天,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季節,每天放學后,我們總是想在月河岸邊多玩一會兒。那時的我們除了喜歡在河里偷偷游泳外,還有一個嗜好,就是利用割草放……
-
□ 魏青鋒小時候的鄉下,想要痛快淋漓地吃頓西瓜并不容易,那時候剛包產到戶,沒有誰家付錢買西瓜,家家都是拿糧食換,可也沒有哪家糧食寬裕,一年能吃上一兩次西……
-
□ 張朝林把青春奉獻給山水的人們——題記大江東去,浩越萬里。鎮坪縣的南江河,卻從南向北而去,在湖北十堰韓家洲入漢江東去。南江河穿越鎮坪縣城。城……
-
劉成章,當代著名散文家。他在中學時代就開始了文學創作,高中寫詩,然后又轉寫詞,后寫戲劇,再寫散文。曾任延安歌舞劇團編劇、《文學家》主編、陜西人民出版社……
-
白河縣倉上鎮槐坪村,一個景色優美、物阜民豐的地方。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槐坪大隊就以“修田造地”聞名白河。……
-
□ 程楚安“長鋏歸來兮,食無魚!”中學時讀西漢劉向的《馮諼客孟嘗君》雖幾十年過去了,至今記憶猶新。山珍海味,雞鴨魚肉,小時候無論是看電影或是連環畫(那時……
-
記憶中,每年的十月底,外婆便在豌豆田里摘下已枯黃黑癟的豌豆殼。剝下皮露出硬如石子且七凹八凸的豌豆,找來粗布袋裝進去扎緊口袋,吊置在屋內橫梁上。次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