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尋秦巴山水 傳承非遺文化——漢濱初中高新校區研學活動紀實 |
本網訊(通訊員 鄒梓墨 王顥嘉)4月9日、16日,漢濱初中高新校區八年級17班、18師生踏著春的旋律,先后走進女媧故里平利、大美石泉,開展“相約春天·快樂同行”研學活動。在平利,漢濱初中高新校區八年級17班師生換上紅軍服,踏上“長征路”。教官一邊行走,一邊講述了紅軍長征的故事......[更多詳細] |
|
漢王鎮:“非遺+旅游”,迸發新活力 |
通訊員 儲茂銀 吳志敏 歐緒珍 覃津津 李西西“吃蒸盆子啰!”3月底,紫陽縣第六屆“春之茶”開園節系列活動之漢王鎮“百桌千人蒸盆子宴”順利舉辦,“知府”也從清朝穿越到現在,與千名游客巡游漢王古鎮,一起品嘗美味的紫陽蒸盆子。“知府大人到。”只聽見衙役聲音洪亮地喊道。在漢王鎮碼頭......[更多詳細] |
|
非遺魚燈 亮相石泉 |
通訊員 曹靖 劉滋潤“媽媽,那個大魚燈太漂亮了!”暖春已至,年味仍在,一盞造型栩栩如生的手工非遺魚燈在石泉縣老街的人流中閃現,魚燈通體透亮,色彩鮮艷,引得群眾紛紛駐足觀看。“花燈象征著喜氣祥和、祛病消災,傳統藝術根脈相連。小時候,我外公每年手工扎制獅頭,線條剛勁有力,給我......[更多詳細] |
|
“瀘康酒制作技藝”入選第二批省級非遺工坊 |
本網訊(通訊員 屈明帥)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廳、省鄉村振興局聯合公布陜西省第二批省級非遺工坊名單,陜西瀘康酒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瀘康酒制作技藝”入選。據了解,非遺工坊是依托非遺代表性項目或傳統手工藝,開展非遺保護傳承的各類經營主體和生產加工點,在帶動鄉村群眾就近靈活就業......[更多詳細] |
|
|
旬陽舉辦民歌培訓班促非遺傳承 |
本網訊(通訊員 石曉紅)連日來,旬陽市舉辦旬陽民歌培訓班。本次培訓為期3天,由旬陽文化館音樂干部、市內資深音樂專家、旬陽民歌國家級傳承人進行授課,主要以旬陽民歌理論、演唱技巧、歌曲教唱等為培訓內容。旬陽民歌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每年都會組織舉辦專題培訓班,組織......[更多詳細] |
|
旬陽培育“非遺新苗”傳承傳統文化 |
本網訊(通訊員 謝明成)為進一步發揮文藝領軍人才參與搶救、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近年來,旬陽市文旅廣電局聯合教育和文聯等部門,采取“校企聯培、部門協同、分級實施”的模式,啟動實施“非遺新苗”培育工程,培養一批熱愛家鄉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的“好苗子”。該工程把城區中小......[更多詳細] |
|
新春走基層| “非遺”遇上“冰墩墩” |
記者 陳楚珺趁著剛開學,漢濱區非遺傳承人馮增惠剪了不少“冰墩墩”的剪紙樣子,為下周溢和小學的剪紙課做好準備。早在2021年的2月份,馮增慧便著手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創作。“最早是準備冬奧吉祥物的系列作品,參加省手工藝協會的評展,后來因為創作抗疫系列的作品和恒口......[更多詳細] |
|
旬陽:非遺過大年 傳統年味兒濃 |
本網訊(通訊員 石曉紅)開心的鑼鼓敲起來、喜慶的花鼓唱起來、節日的彩燈亮起來、迎春的社火鬧起來……旬陽市2022年春節期間,本著文化惠民、為民、樂民的宗旨和熱烈喜慶、突出特色、節儉安全、廣泛參與、服務群眾的原則,通過搭建自娛自樂的百姓大舞臺形式,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更多詳細] |
|
皮影展演慶祝元宵佳節 非遺文化走進百姓身邊 |
本網訊(通訊員 黃智發 賀珍珍)元宵佳節來臨之際,漢陰一項省級非遺文化項目走上街頭,讓廣大市民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春節濃濃年味兒也在非遺技藝的展演中越發熱烈起來。2月12日傍晚,漢陰皮影戲班來到明城墻遺址公園做起準備工作。一張寸尺之間的白色幕布、一排人物剪影、幾根竹簽、......[更多詳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