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見習記者 張璇 通訊員 宋孝波 劉一薇)12月24日,漢濱區“看變化 話發展”觀摩采訪活動舉行。由省級駐安媒體、市級新聞媒體和網絡自媒體等組成的40余人采訪團深入漢濱區部分鎮村(社區),就“千萬工程”帶來的新變化、新成就開展集中采訪。
室外氣溫雖然低至零度,但建民街道忠誠村的蔬菜大棚里卻溫暖如春,西蘭花、西蘭苔等眾多蔬菜長勢喜人。“我們堅持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三聯’工作機制,助推全區蔬菜產業發展的同時,忠誠村也實現了支部引路、產業鋪路、黨員帶路、共富同路。目前,我們在漢濱區共建成8處蔬菜基地。忠誠村有268戶1145人參與到產業鏈當中。”漢濱區建民街道忠誠村黨支部書記劉瑞紅向媒體記者介紹了園區的發展。
位于漢江、月河交匯處的忠誠村,蔬菜產業基礎扎實、歷史悠久。村黨支部書記劉瑞紅成立陜西安康天瑞塬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帶領忠誠村的人建大棚、育種苗、種蔬菜,實現增收致富。近年來,該公司發揮蔬菜產業龍頭帶動作用,在建民、洪山、縣河、茨溝等多個鎮(街道)發展設施蔬菜7100畝,以緊密帶農機制將1200多戶農民嵌入產業鏈中。
良好的人居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鄉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綠意盎然的菜園、獨具特色的農家樂、周道如砥的彩虹路……采訪團來到新城街道程東村,煥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大家走進農家樂,就游客接待量、收入情況、發展規劃等話題與農家樂業主展開交流。
近些年,面對基礎薄弱、起步較晚等不利因素,漢濱區新城街道程東村開足馬力、多點推進,在產業發展硬件設施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提升軟件服務,開啟了“整容式”改造和提升,助推農家樂集群高質量發展。
走進縣河鎮牛嶺社區,紅色文化元素與綠色生態氣息撲面而來。采訪團來到紅色教育多功能廳、牛蹄嶺戰役陳列館和村史館,與基層干部深入交流,詳細了解紅色資源利用、人居環境整治、數字鄉村建設等情況。
該社區堅持以“紅色”黨建引領,強化“紅色”引擎,緊盯“紅色”村黨組織建設、開展“紅色”教育、壯大集體經濟、健全治理機制、改善村容村貌五個方面,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和美鄉村建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座談會上,采訪團中就漢濱學習運用“千萬工程”中取得的新變化、新成就進行采訪和交流。大家認為,漢濱區以“建設宜居宜業和美新漢濱”為目標,因地制宜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與發掘鄉村旅游資源、農耕文化優勢相融合,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的“鄉村氣質”。接下來,采訪團將認真梳理和宣傳漢濱在學習運用“千萬工程”中取得的舉措成效和經驗做法,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經驗和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