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肖兵 通訊員 鄧松
先后獲評“全國十佳優質營商環境產業園區”“全國政務服務最佳實踐獎”“陜西省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區”等;54項經驗做法在中省層面復制推廣,200項典型經驗在省級及以上簡報或專欄宣傳刊發……
翻閱安康高新區的營商環境建設成績單,一項項成果與數據令人矚目。與之呼應的是一路上揚的招商勢頭——今年以來,總簽約金額75.21億元,引進投資超5億元項目4個、超億元項目18個。同時,有近30個意向投資項目正加速洽談、蓄勢待發。
在區域招商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地處秦巴腹地的安康高新區,何以贏得眾多客商與企業的青睞?答案寫在全區上下聚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堅實步履中。
強化“頂層設計”,高位謀劃構筑“強磁場”
“營商環境是開發區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源。”在今年9月13日安康高新區召開的營商招商工作推進會上,黨工委書記的講話擲地有聲。他旗幟鮮明強調,要打造更優營商環境,讓企業安心扎根、放心發展。
這一理念,深度融入高新決策層謀劃與推進工作的每一步。他們深知,作為內陸地區,要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突圍,必須打造比肩甚至超越東部地區的營商環境“高地”。
為此,安康高新區不斷強化頂層設計,成立了由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任雙組長的營商環境建設委員會,組建“九大服務中心”,相繼出臺《安康高新區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區重點改革任務實施方案》《安康高新區營商環境創新突破20條服務措施》等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政策文件,按月調度進展、按季對賬目標,形成了覆蓋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全鏈條服務的制度框架體系。
與此同時,全區還將抽象的營商“軟環境”轉化為128項可量化、可考核的鏈長責任制“硬指標”,通過清單明責、激勵激活,充分發揮各鏈長單位在資源整合、產業研判、供需對接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并建立“周協調、月通報、季點評、年考核”督導機制,確保“軟環境”建設有“硬抓手”“硬約束”。
“我們要打造的,不只是政策的洼地,更是服務的高地。政府要從‘管理者’轉向‘服務者’,用優質服務贏得口碑、擦亮名片。”安康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坦言。
招商引資中,安康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主要領導率先垂范,帶領小分隊常態化開展叩門招商,縣級領導各負其責、全力推進,各部門統籌力量、比學趕超,對重大項目全程包抓、頂格協調、一事一議,確保問題及時解決、政策高效落地。
在全區“一盤棋”推動下,營商環境“最高新”的名片愈發閃亮。其探索構建的“三全服務體系”獲省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服務零距離”創新做法在央視宣傳推廣;“打造營商綜合體 深化一網通辦”“創新金融服務方式 助力企業健康發展”兩項案例,獲評全省營商環境典型案例一等獎。
深化改革攻堅,刀刃向內打通“中梗阻”
一流的藍圖,需要一流的執行力來落地。安康高新區強化自我革命,打出營商環境“加、減、乘、除”組合拳,構建起“近悅遠來”的發展生態。
服務做“加法”,構建親清政商環境。依托“親商助企日”“營商環境監測點”“營商環境特約監督員”以及“12345”熱線,建立縣級領導、牽頭部門、責任部門“三包三抓三促進”包聯機制,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精準服務,“點對點”化解難題,去年以來,兌現各類產業扶持和政策獎補資金超1億元。同時,嚴格把控“執法尺度”,整合13個部門執法職能,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從源頭避免多頭執法、重復執法。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對守法誠信企業“無事不擾”。2024年以來,累計解決企業問題319個,調處涉企矛盾糾紛40余起,協調“雙包一解”事項96項。
審批做“減法”,提升行政效能。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抓手,推行“紅藍章審批”“分階段施工許可”“拿地即開工”等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區“6+X”改革模式,實現1052項行政審批事項和77項企業運營服務事項“一網通辦”,推出53項獨具高新特色的“高效辦成一件事”清單,辦理時間同比壓減76%,“最多跑一次”達成率99%,網上可辦率97.7%。
“以前辦施工許可要跑多個部門,現在‘拿地即開工’,省了近3個月時間!”長期從事房地產開發,博元項目負責人鐘衛娥對審批效率的提升感觸很深。
信用做“乘法”,激發內生動能。將信用建設深度融入政務服務、市場監管、金融支持、民生消費全領域,建成全省首個市級公共信用平臺與誠信示范街區,實現整條街區授信“秒批秒貸”,商戶融資效率提升70%、資金周轉率提高40%。在高新美食街等商圈試點推出“信用一碼通”聚合支付,助力客流量同比增長超30%、營業額增長超25%,構建起“數據互通、制度銜接、場景融合、文化引領”的立體化信用生態,其創新實踐入選全國“信易+”應用典型案例。
壁壘做“除法”,掃清發展障礙。針對“融資難”問題,構建“政銀企擔”協同機制,打造“秒批秒貸”服務體系,線下設立“四貸促進”金融服務站,線上推出安康高新區融資信用服務平臺,上線“科技E貸”等特色金融產品55款,幫助企業獲得融資授信貸款超1.3億元。針對“人才瓶頸”,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提供最高1000萬元科研補貼和5000萬元的項目資助,配套建設300余套高端人才公寓,完善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等配套服務。
“在這里發展,完全沒有后顧之憂!”說起安康高新區的營商環境,軒意光電公司副總經理高亞丹由衷感慨。正因為如此,經她牽線,禾瑞光科技、偉創達電子、源渡光匯等多家產業鏈配套企業相繼落戶高新,實現抱團發展。
精準“選商育商”,延鏈聚群鍛造“強引擎”
營商環境怎么樣,企業最有發言權,其成效最終要體現在項目落地和產業能級提升上。安康高新區堅決摒棄“撿到籃子都是菜”的粗放招商模式,依托優良營商環境,聚焦產業鏈、價值鏈開展精準“選商育商”。
聚焦產業鏈,招商更“準”。圍繞五大重點產業鏈、三大產業集群,精心繪制“產業招商地圖”和“產業鏈圖譜”。按照西三角、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四個重點區域,以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高新產業為主導,組建4個專業化招商分局,按圖索驥,招大引強。圍繞釩材儲能、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引進投資50億元的釩氮合金基地、3家國內知名藥企配套項目。
強化專業性,招商更“精”。將招商隊伍建設作為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抓手,通過定期組織產業研究、政策解讀、談判技巧等專項培訓,使每個招商人不僅“吃透區情、弄清家底”,更能掌握國際視野、數字工具和創新方法,真正實現從“業務人員”向“產業顧問”轉變。
依托大平臺,招商更“活”。積極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借勢借力導入高端科創資源。高標準建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西北電子信息基地、智能終端產業園等載體,打造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70個,新增“科學家+工程師”隊伍2支,累計建設省市級隊伍19支,為高科技高成長性項目提供“孵化—加速—產業化”的全生命周期空間支持。
打好“口碑”牌,招商更“廣”。“最好的招商廣告,是落地企業的口碑。”高新區招商局負責人深諳“以商招商”之道。創新健全“全程幫辦代辦”機制,深化以商招商效能,建立與落地企業“每月溝通、季度座談”的常態機制,形成“引進一個、帶來一串、輻射一片”的乘法效應。
陜西鼎澈膜科技公司簽約后,園區隨即指派“項目經理”全程跟進——從工商注冊到施工許可,從臨時用水用電協調到政策補貼申報,所有手續均由“項目經理”代辦。“我們只需要專注籌備生產,其他事都不用操心。”企業負責人感慨道。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來棲。目前,安康高新區累計引進招商項目500余個,其中世界500強企業6家、國內500強企業11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年均增長15%以上。全區經營主體從2022年1.37萬家增長到2.34萬家,企業數從5914家增長到8880家,年均增長率超15% ,綜合考核連續多年位居全市第一方陣。
漢水潮涌,風正帆懸。立足新起點,安康高新區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優越的環境、更加周到的服務,廣納八方來客,在秦巴大地續寫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