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颯
春和景明,步入平利縣老縣鎮中心衛生院,干凈寬敞的診室內,患者有序排隊問診。
5年前,正是在這里,老縣鎮中心衛生院院長李小東見到了前來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基層醫療事業的關注,讓李小東深受鼓舞。
如今,這里煥然一新。
“1500平方米的住院綜合樓已經投用,病床由原來的20張增加到46張。醫療設備更新換代,診療能力進一步提升,群眾就醫的便利度和滿意度不斷提升。”4月10日,記者在老縣鎮中心衛生院見到李小東時,他這樣說。
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深深的牽掛。5年來,全市衛生健康系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全市發展大局,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度。我市“四個抓手”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經驗入選國家衛健委2024年典型案例;綜合醫改在國家醫改評價中位列全省第一;入選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鞏固銜接健康幫扶連續8年全省考核第一。
一項項改革與成就,見證著安康衛生健康事業的跨越式發展,也彰顯著這座城市為人民健康福祉不懈奮斗的決心。
讓山區群眾就近看好病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老縣鎮中心衛生院,了解基層衛生防疫、醫療保障工作,并向醫務人員表示親切慰問。他指出,要加快補齊公共衛生服務短板。這一重要指示,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市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道路。
如今的老縣鎮中心衛生院不僅“顏值”不斷升級,還新增DR、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球分析儀等醫療設備,更重要的是,借助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基層衛生院診療水平進一步提升,基層群眾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專家“服務”。
在老縣鎮中心衛生院遠程會診室里,放射科醫生羅杰正在打印上級醫院醫生的診斷意見。“你看,系統顯示不到10分鐘時間,平利縣醫院的專家就將患者的診斷報告發送過來了。”羅杰表示,借助遠程診斷這一“千里眼”,患者無需再輾轉求醫、舟車勞頓,只需在線就能向專家問診。如果遇到疑難重癥,他們還能預約安康市和平利縣醫院專家進行遠程會診,實現患者、基層醫生和大醫院專家視頻“面對面”交流。
李小東表示,得益于編制、待遇、保障等各方面政策向基層傾斜,衛生院人才隊伍也不斷壯大。5年來,老縣鎮中心衛生院充實了12名專業技術人員,并不定期選派業務骨干參加進修學習、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規范化醫師培訓,醫生專業技術能力進一步增強。
老縣鎮中心衛生院的發展,是我市基層醫療服務提升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我市以“組織架構統建、資金打包統合、醫療服務統提、內部運行統管(四統)”為路徑,積極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通過“四統”模式,有效破解了縣級醫療機構發展無序競爭、鎮級機構運行各自為政、村級醫療衛生機構管理分散斷層等問題,整合型服務體系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全市已組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12個,累計下沉各類醫技人員1344人,惠及常住人口245.72萬人。此外,我市綜合醫改在國家對443個地市級城市醫改評價中位居全國113位、西部第39位、全省第一,深化醫改獲省政府督查獎勵激勵,并在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經驗。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質擴面、基礎夯實。6家縣級醫院“千縣工程”、17個縣域醫療次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全市12家縣醫院全部達到基本標準,8家縣醫院達到推薦標準,位居全省前列;23家鎮衛生院達到國家推薦標準,114家達到基本標準,占比82%;公房化村衛生室達到1356個,占比83%。基本實現大病不出市,一般疾病在縣(市、區)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2024年,全市全年提供診療服務1412萬人次,基層診療人次占比54.05%。
一串串數字,充分展示了我市在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讓山區群眾就近看好病方面的堅定決心和卓越成效,為實現健康鄉村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
群眾就醫獲得感是衡量醫療衛生事業改革成效的核心標尺,映射著醫療服務從量的覆蓋到質的提升。近年來,我市各醫療機構聚焦群眾就醫的“關鍵小事”,不斷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質量,讓群眾在就醫過程中切實感受到便捷、高效、溫暖的醫療服務。
4月11日,安康市婦幼保健院開展了首次護理上門服務,此次服務的對象是一名僅3個月大、被咳嗽癥狀困擾的嬰兒。孩子母親了解到市婦幼保健院新推出的“互聯網+”護理上門服務后,立即通過專屬線上平臺預約下單小兒推拿項目。醫院接到預約訂單后迅速響應,第一時間與家屬取得聯系,并進行了詳盡的線上評估。通過評估后,兒科護士長與一名經驗豐富的專科護士被分派執行此次上門服務任務。她們攜帶專業設備準時抵達孩子家中,不僅為孩子進行了小兒推拿,還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家長講解日常護理要點。
“以前去醫院,路上來回加上排隊,大半天時間就沒了,還得時刻操心孩子被感染。現在可太方便了,在家動動手指,就能預約護士上門護理,省了我們不少時間和精力。這次服務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便捷與溫暖。”護理完成后,孩子的母親贊不絕口。
3月21日,市中心醫院“無陪護”病房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在省衛健委召開的高效辦成新生兒出生“一件事”第二批試點啟動暨培訓會上,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魯信軍代表第一批試點單位分享工作經驗……近年來,我市扎實開展“改善就醫感受 提升患者體驗”活動,落實院領導接待日、一站式結算等“十項惠民便民措施”,推動解決問題131個,辦實事140余件。建成互聯網醫院1家,80%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實現醫療票據無紙化。創建7個國家級、28個省級重點專科,評選84個市級重點專科,獲省科技成果53項、專利14項,建成38個市級醫療質控中心,“五大中心”實現縣域全覆蓋。實施衛生人才保障工程,全市有衛生人員2571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1985人。積極探索智慧醫療建設,遠程醫療“安康模式”獲國家衛健委改善醫療服務先進典型等殊榮,“互聯網+家庭簽約服務”榮獲全國優秀實踐案例。
此外,我市還在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方面積極探索。161家鎮衛生院實現國醫館全覆蓋,建成中醫閣120個,全市現有中醫醫療機構158個,中醫床位達到3647張,建成國家級重點中醫專科4個、省級17個,51名中醫師進入全省指導老師庫,8個縣(市、區)被評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中醫藥服務占比91.53%,中醫藥服務量達到40%。中醫藥在基層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群眾能夠享受到便捷、高效的中醫藥服務。
全方位增進群眾健康福祉
“醫生們不僅耐心檢查,還教孩子如何保護視力、調節情緒,這樣的活動特別有意義!” 3月13日,市中心醫院兒童保健科專家團隊走進恒口示范區梅子鋪九年制學校,開展了一場主題為“公益篩查暖童心,健康中國校園行”的兒童健康公益篩查活動。活動現場,專家團隊針對兒童常見健康問題,開展了多維度篩查與評估。針對篩查中發現的可疑問題,專家團隊現場提出個性化建議,確保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活動結束后,學校負責人史小恒表示,此次篩查不僅為家長提供了科學的健康指導方向,也為學校完善健康教育體系、優化學生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參考。
近年來,我市始終將維護人民健康置于突出位置,深入實施“健康安康”建設,致力于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全方位、多角度增進群眾健康福祉。我市扎實推進健康安康17項行動,成功舉辦國家“愛衛新征程·健康中國行”主題活動,“健康安康”建設經驗3次在國家愛衛辦《工作簡報》刊發,相關做法入選全國健康城市建設經驗,智慧血站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在重大疾病防控能力方面,也實現了顯著提升。全省醫療機構疾控監督員工作等現場會議在安康召開,省級慢性病防控示范區建設實現縣域全覆蓋。醫防融合更具實效,我市健康管理醫師團隊實現了鎮村全覆蓋,防、治、管一體化鏈條逐步形成,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94.09%,位居全省第一。地方病防治獲省政府表彰,獲評全省結核病防治先進市,推動醫防融合的疾控監督員制度在全省推廣,2024年實現近20年來首次全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零報告。
此外,我市切實抓好“一老一小”健康服務保障,建成47家省級醫養結合服務中心,省級老年友善醫療機構171家,創建22家省級、8家國家級老年友好型社區,醫養結合模式獲國家衛健委、民政部聯合發文推廣。健全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轉診體系,建設省級嬰幼兒照護服務試點機構41家,建設托育機構116家,全市孕產婦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等指標均優于中省要求。入選全國青少年近視防控試驗區。全市人均預期壽命增長到78.52歲,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7.08%。
從促進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到筑牢重大疾病防控防線;從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優化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到推進托育服務。一系列有力舉措,為打造“健康安康”注入強大動力。
金戈鐵馬聞征鼓,只爭朝夕啟新程。踏上新征程,全市衛生健康系統將進一步擦亮安康“健康底色”,提升群眾“幸福成色”,滿足人民對健康生活的向往,繪就“健康安康”宏偉畫卷,為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設幸福安康奠定堅實的健康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