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車來回穿梭,工人操作緊張有序……12月23日,位于安康高新區的陜西南水汽車配件制造有限公司車間內一片繁忙。
生產開足馬力,需要充足的人力保障。由于汽配行業專業性較高,“人崗不匹配”一直是該公司招聘面臨的難題。為幫助該公司解決引才難問題,安康市重點企業人才服務專班組織安康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的負責人和學生到企業“面對面”交流,并通過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汽配行業實用型人才。“在這種培養模式下,一批技術人才加入企業,生產效率大大提高。”該公司總經理張金剛說。
陜南山城要后發快跑,人才是剛需也是關鍵。今年5月,安康市組建以市委組織部領導干部為組長,發展改革、教育、工信、財政、人社等市級部門相關負責人為成員的重點企業人才服務專班,對接人才、企業需求開展精準服務,滿足人才所想所需,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為企業送專家送技術
紅茶在本地銷路好,但“走出去”沒競爭力、沒市場,最終只能回到本地。這曾是平利縣八仙云霧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羅顯春非常苦惱的事情。
羅顯春明白,銷路打不開,主要原因是制茶工藝不精影響了茶葉品質。但受限于公司的引才能力,這個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轉機出現在工夫紅茶專家謝昌明到來之后。
在走訪企業的過程中,服務專班了解到羅顯春的難處。為此,服務專班工作人員專門赴貴州省邀請謝昌明到平利縣“蹲點”指導,手把手教授紅茶技師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等技術。
“在謝師傅的指導下,公司紅茶技師的業務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茶葉品質有了保證,銷路也更寬了。”羅顯春說,“在中國西安國際茶業博覽會上,我們的茶葉受到與會嘉賓普遍好評。”
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產業發展之路才能更堅實。目前,服務專班已針對企業需求制定解決措施200余條;150余名干部先后到企業開展服務,累計幫助對接招引各類高層次人才、技術工人400余人;開展職業技術培訓600余人次,協調企業與西安交通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及相關科研院所合作,形成科技攻關課題20余項。
讓好政策惠及更多企業
冬至時節,天氣寒冷,石泉縣黃花菜生產基地卻孕育著新的生機。工人們忙著翻地、開溝、移栽,一派忙碌景象。
“在這個基地,我們種了4000多畝黃花菜。新生產線建成后,公司生產能力大大提升,等明年6月黃花菜成熟后,經過深加工,產值可達1300多萬元。”12月18日,談到未來的收益,安康正興有機綠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金蘭自信滿滿。
就在不久前,王金蘭還對新生產線建設項目申報毫無頭緒。
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中,王金蘭申報了年產5000萬袋清水黃花菜生產線建設項目。談及項目申報過程,她十分感慨:“和服務專班溝通時,距離申報截止日期只剩3天,而申報項目需要準備許多資料。幸好有服務專班的干部全程指導,讓我們在3天內完成立項,及時爭取到了130萬元的項目建設專項資金。”
陜西軒意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安康高新區。在服務專班的幫助下,公司成功申報省級百項科技成果轉化行動項目、省級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建設項目、市級工業科技攻關項目,項目資金共計88萬元已落實到位。該公司總經理高亞丹說:“服務專班送政策、送服務,我們發展的信心更足了。”
為幫助企業搶抓機遇、申報項目,服務專班積極推動各項科技激勵政策落實,確保企業應享盡享。
今年前三季度,服務專班幫助企業獲批立項2024年度秦創原產業創新聚集區“四鏈”融合項目29項,爭取資金1680萬元,創安康市近年來一次性爭取科技項目資金總量新高。
解決好人才的“關鍵小事”
留住人才,最關鍵的是留住人心。服務專班通過為高層次人才協調解決落戶安居、職稱評定、就醫康養、子女入學等實際問題,不斷提升人才歸屬感。
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博士鄧茂盛曾在企業從事功能催化材料和分離材料技術開發工作,2017年通過人才引進回到家鄉,創辦了旬陽領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如今,公司已成為集高分子功能分離材料研發、生產和技術應用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是省級瞪羚企業和陜西省專精特新企業,年產值達3億元。
“服務專班成立以來開展了多方面服務,尤其是職稱申報方面。作為民營企業,我們以前只注重生產,這方面是一片空白。”鄧茂盛說,“服務專班工作人員到公司積極宣講政策,幫助我通過了高級職稱認定。我還要鼓勵職工積極申報職稱,獲得更大進步。”
打破身份限制、行業領域限制、名額限制,安康市實施科學人才評價機制,圍繞人才貢獻實行定期考核,針對為全市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開辟“綠色通道”,讓人才可以直接申報中高級職稱。
為體現對人才的關心關愛,持續優化人才生態,安康為全市457名各領域人才發放“金州優才卡”。持卡人才可享受醫療、住房等方面優待政策,讓人才的獲得感更加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