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龍
這樹之所以引人注目,既因其位置顯赫,又由于長相奇特。
走進旬陽市五龍灣生態農業園區,讓人的嗅覺、視覺同時忙碌起來。廠房里飄散出的拐棗酒香與四山的花香、河水的清香相融,讓人迷醉于自然美味;而園林里的奇石、花卉、珍稀草木,均因春色撲面而令人迷戀。我們參觀了東門口的銅錢石、蓮花池和園區正中的地下酒窖,一出綠化帶,就看到了西邊臺地正中的這棵青檀樹。
它的身旁有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李花和剛出嫩芽的紫薇、剛發幼果的櫻桃,周邊有主人從秦嶺、巴山采集的名貴植物,雖然多數我還叫不上名兒,但聽說都是瀕臨滅絕的珍稀樹種。因此,居于核心地位的這棵青檀,就成了這片植物園中獨一無二的樹王。
然而,嚴格說來,它只是半棵樹。
它的上半身已經失去,只留下這節六米高的樹樁;兩人合圍的腰身雖然粗壯,但東邊的樹身已成破洞,作為用材林它便失去了基本用途;而滿身的細枝正蓬勃生發,紛紛冒芽的枝頭生機盎然,那旺盛的生命力與藍天白云一道高唱著新春的禮贊。
主人楊厚根介紹,這樹是他八年前從何家梁上移植過來的。那年初秋的一天中午,他在銅錢關鎮的集市上與赤巖村的老向相遇,聽說他正在創建生態農業園區,除了釀酒、農產品加工,還要興建植物園,老向便說自家林地里有棵青檀樹,粗壯高大,十分威武。當時的楊厚根,是走出銅錢關在西安創業的成功人士,作為“回報家鄉、反哺農業”的典型,他重歸故里,產生了轟動效應,加之他因助人為樂而當選“中國好人”,不僅在旬陽威信很高,而且在安康市也是媒體常客。因此,那一陣向他推薦奇石花木、各種生意的人很多。楊厚根聽了老向對那棵青檀的描述,立刻產生興趣,他按對方的報價付了八百塊錢,當下成交,像是完成了一個項目般的滿心歡喜。然而,一個月后,當他帶人去挖樹時,卻傻了眼:此樹長在亂石巖上,無路運輸;樹干爛了個一尺多深、一丈多長的大洞,使樹身失去了用材價值。楊厚根原想要回樹款返身離去,但想到“誠信”二字,他沒開口。轉身再看一眼那棵流著黃水的大樹,他又不忍舍棄。他從巖石上攀爬到樹身旁,撫摸著它蒼老的樹皮,想到了父親那粗糙的大手;撫摸著它那破爛的身軀,想到了多災多難的母親。于是,他把尚未給父母行好孝的那份愛心轉移給了這棵老樹,毅然決定:把它移植回去,保護起來!
為了這個決定,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先是雇用挖掘機和人力,從向家門口開始,在山巖上打通了半公里車路;再雇人力、機械,掏了六米多深的樹根;又經專家指導,為了保栽保活、重顯生機而截去老樹分枝處的樹身,只保留了六米高的樹干;然后雇來吊車、卡車和數十民工,將其運送回去。再加上移入園區的挖坑、砌臺、培土與吊運,一應折騰下來,花費六萬多元。
聽了這個故事,不少人都只搖頭,說楊厚根是“豆腐盤了個肉價錢”。就連老向都不理解:“你破那么大的本錢,弄回去個爛樹樁,圖個啥益?”
素來沉默寡言的楊厚根,只埋頭干活,不做任何解釋。他給青檀樹取名“檀老大”,尊為樹王,植于臺地正中,賦予中心位置。將其在坑中固定好后,他請來林業專家,請教如何培土、施肥、灌溉,怎樣輸營養液、防蟲治病。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第二年初春,樹身發芽,似乎一夜之間就長出了一百多個芽枝。他請示了專家,從頂部往根部細心觀察、比對,選留了二十枝。又過十幾天,樹的根部長出了一寸多長的三株小苗,他用稻草搭棚,培土施肥,精心護住。待這小苗長成了一尺多高的小樹,他雙手扶著,小心翼翼地將小樹引入樹洞,讓他們在此生長。之后的每個春天,他只是保留樹洞、樹疤周邊的芽子,讓它們長出枝子,助力老樹煥發青春。
如今,老樹身上長滿新枝,滿身透出春天的氣息。尤為有趣的是,樹洞里長出的三株小樹己有三米多高,到葉子成形的初夏就完全遮住了樹洞。更有意思的是,樹身一人高處的南邊,那塊因搬運受傷而形成的羊頭狀結疤,竟然長出三株直直向上、幼兒胳膊粗的樹枝。一位畫家看后,驚呼這是“三角羊”。一時間,人們大呼“三羊開泰”,為此樹此地拱手祈福。
送走客人,夜深人靜,楊厚根在樹下教子。他告訴兒子楊康:“我把這半棵青檀移栽到這兒,最初的直觀想法是記取不做調查研究就盲目買樹的教訓,給自己長個記性,做任何事都不能草率;也讓這場買賣有個完美結局,做人要講誠信。但我內心深處的意念,是對這棵老樹的敬意。它在那么惡劣的環境下,那么頑強地長了那么多年,那么堅韌地長得那么高大,讓人看一眼就心生敬意。它一直長到傷痕累累、奄奄一息時才巧遇了我,這是人樹之緣。為了這個緣分,我要像當年在洪災中巧救村民,在泥石流中搶救學生一樣,把它救下來……我們辦的是生態農業園區,最大的資源就是山水、草木,只有從心靈深處敬重它們,才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環境,才有園區綠色發展的美好前景!”
兒子聽懂了,撫著樹身,頻頻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