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雪姣
萬物生發之際,與眾文友一起,探訪白河縣冷水鎮大山褶皺深處的一處寧靜閑適院落——周家院子。這里山清水秀,環境清幽,是集特色農業園區、觀光旅游、農耕體驗為一體的新型農家樂。這里的百余畝核桃林、混合林似溫柔的臂彎,環抱著嶄新卻不失古樸風格的院落,畫眉鳥清脆婉轉的鳴叫似在清唱歲月不老的美妙情歌,詠贊歲月靜好、時光曼妙的鄉村景致。
小院里的煙火日常
藍天、白云、清風、朗日、松林……一切慵懶舒適得剛剛好。一路盤繞,繞道幾彎桃紅柳綠、野花盛開的山道,掠過桃紅李白郁郁蔥蔥的樹林,周家院子便毫無征兆地映入眼簾。隔墻遠瞧,院內房屋呈L形鋪展開來,房梁上懸掛的金黃色玉米穗、燦若紅霞的辣椒展示著農家物產豐饒的鄉野特色,犁彎、犁脖、犁鏵,述說著院子主人的勤勞與殷實。而一串串醒目的大紅燈籠,展示著主人的幸福生活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走進院落,拾級而上,輕叩柴門,院內主人一邊應聲答應著,一邊滿臉堆笑地敞開大門。院內場院頗大,房屋均為泥瓦磚石結構,顯得古樸厚重;土黃色的色調復古沉穩,透著鄉村野趣;腳下踩著的青石板有一種久違的親切感。最令我感興趣的是院內中心位置的茶舍,木質結構的外觀和色調,里面也是木質大茶桌和原木長凳,桌上擺放青翠欲滴的新鮮果品,明前清茶任君選擇,整個裝飾布局皆一水兒的農家風味。進茶舍閑坐,熱情的主人提來燒開的山泉水,為客人們精心烹制茶湯,我們接過這一杯清香四溢的清茶,也接過了主人的深情厚誼,品茗啜飲,馨香沁人。
我自幼生于茶鄉,對茶略知一二。清明前的新茶是茶葉中的上品,好茶配好水,今日捧出的山泉水,從山巖縫隙、山間溪流潺潺涌出,水質澄澈,帶著山間獨有的清冽,裹挾著花草樹木的芬芳,是烹茶的絕佳用水。今日,主人招待客人的正是明前茶,鄉村農人的樸實、厚道,待人真誠實在讓人感動。
檐下民俗風趣
偷得浮生半日閑,同行人開始向往晚景生活:“等我老了,退休了,就來周家院子待上三兩個月,遍嘗無公害蔬菜,品嘗有機茶葉,吃上農家肥種的糧食,喝著凈化的山泉水,享受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當地的文友接茬說道:“您神往的田園生活,我們山里人天天都在享受,只是日子久了,有點身在福中不知福而已!”言畢,爽朗的笑聲飄出庭院,向大山深處飄去。
午餐是春天的農家風味,面炸白蒿、香椿雞蛋是鮮嫩的野菜,更是時令獨特的鄉野珍饈;腌菜蒸肉入口即化、夾饃拌豆腐乳絕佳;粉蒸蓮藕口感綿密中帶著些許脆爽;涼拌菠菜酸辣清爽、咸淡適口;燉雞湯湯清味美、香味醇厚。
值得一提的是農家紅燒土雞,是餐桌上的硬菜之一。農戶們散養的土雞,在山間自由奔跑,吃著蟲子和谷物長大,肉質緊實,營養豐富。選用當地的蓮藕菜干,菜干溫水泡發,與雞肉一起久久地燉煮。隨著鍋里的湯汁翻滾,雞肉的鮮香與蓮藕的軟糯相互交融,滿屋香氣。盛上一碗,咬上一口鮮嫩多汁的雞肉,滿滿的幸福感涌上心頭。連平日里矜持的一眾美女,也都入鄉隨俗,手撕土雞吃得津津有味。
土灶燒出的鍋巴飯,是農家樂的一大特色。柴火熊熊燃燒,鐵鍋里的米飯在高溫下逐漸成形,鍋底形成了一層金黃酥脆的鍋巴。揭開鍋蓋,熱氣騰騰,米飯的香氣撲面而來。盛上一塊鍋巴,搭配上自制的大蒜辣椒,香迷糊了我們的嘴,犒賞了我們的胃。
臘肉、火燒饃、洋芋粑粑、漿巴餅,都是主人自己手工制作,在城里人眼里可是難得一吃的美味珍饈。這頓地方特色農家飯讓大家大快朵頤,沒有飯店里擺盤的精致,卻吃得安心、吃得盡興,吃得幸福。所有食用的肉蛋、蔬菜、腌菜、臘肉都是主人家自產自銷,食材健康,天然綠色無公害。
在這周家院子里,細數日月、閑庭信步、慢看光陰、品茶消遣、戲貓逗狗、觀花看水、勞作耕種便是人間最美的風景,每一縷陽光、每一絲微風、每一聲鳥語蟲鳴都蘊藏著愜意美好,來過便戀戀不舍,回去久久不忘。
那么就讓這奔馳的思想、遠游的腳步、焦躁的靈魂在這遠山的呼喚與美景中獲得駐足停頓,在這淳樸良善的氛圍里休憩片刻,滌蕩身心,帶著輕松愉悅的心情整裝再出發,精神抖擻地奔赴前程,奔赴下一段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