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滑民間有高手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昨天上午,第四屆北京市民快樂冰雪季系列活動——第三屆大眾冰雪北京公開賽啟動儀式在頤和園昆明湖舉行。本屆賽事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北京市體育局、北京市體育總會承辦。在活動現場,組織者向市民發放冬奧知識宣傳手冊5000冊,發放冰上體驗券1200張。在未來一個月時間里,北京將舉辦多項冰雪比賽和推廣活動。京城的冰雪運動愛好者們在這個冬天,根本“閑”不下來。
讓更多市民有機會上冰上雪
據了解,北京市體育總會為落實相關主管部門對于推進冰雪運動的意見,攜手冰雪體育社團從2016年開始舉辦大眾冰雪北京公開賽,到今年已是第三屆。相比過去兩年的比賽,今年的公開賽時間更長,項目更多。北京市體育局副局長楊海濱說:“這次大眾冰雪公開賽的舉辦,充分發揮了體育社團的專業人才優勢,為不了解冰雪運動的市民普及冬奧項目,讓從沒有上過冰雪的市民接觸冰雪運動,給市民上冰上雪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據北京市體育總會秘書長王品熙介紹,本次公開賽在未來一個月的時間里,將攜手京城5個專業冰雪體育社團,舉辦多項比賽和4場冰雪推廣活動,其中包括高山滑雪、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樣滑冰、速滑馬拉松、冰球等群眾性比賽。同時,為傳承民族體育,在此期間還增加了冰嬉、冰蹴球等項目的交流展示和互動教學活動。
為了方便市民積極參加大眾冰雪北京公開賽,北京市體育總會和各區體育總會在其官方網站都會對項目的設置以及具體的報名要求做出說明,冰雪運動愛好者和普通市民都可以登錄報名參賽。
比賽式活動更吸引眼球
作為主管群眾體育的副局長,楊海濱在昨天的活動現場不僅認真觀看了每個項目的表演,還和小運動員們聊了起來。對于在頤和園昆明湖上舉行這樣的活動,楊海濱認為確實有著特殊的含義。他說:“其實現在北京市民來到公園已經不再局限于觀賞風景,參與體育運動成為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這已經是冰雪北京公開賽啟動儀式連續第二年在昆明湖上舉辦了,希望在這樣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地方,大家能夠充分享受體育文化和冰雪文化的樂趣!
既然號召市民參與冰雪運動,那么為何把這樣的活動設以“比賽”的形式?對于這樣的問題,楊海濱也給出了解釋:“其實把活動冠以比賽的稱謂也是為提升大家的熱情,很多時候,簡單的活動已經不能滿足百姓們對于運動快樂的追求,當大家參加比賽性質的活動時,更能調動積極性,也更能提升活動的影響力!
去年北京市民快樂冰雪季吸引了400多萬名市民走出家門,來到冰場雪場。而作為冰雪季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冰雪北京公開賽也成為深受普通市民喜愛的活動。由于目前各項賽事和活動正在進行當中,今年這一數字到底能達到多少還是未知數,不過楊海濱表示,不能只關注數字的多少,還是要真正做好賽事服務和推廣,讓冰雪文化被更多的人所熟悉和接受。
家長、孩子共同感受冰雪文化
盡管昨天上午寒風凜凜,但還是有數十位來自北京幾家冰球俱樂部的小球員們興致頗高地在昆明湖的冰面上進行冰球比賽。據了解,這些小球員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各自俱樂部的主力,能在周末前來參加這樣一個比賽,大家都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本次大眾冰雪北京公開賽,號召更多的人走出家門體驗冰雪運動。
今年9歲的褚正元目前在金色搖籃學校上學,他打冰球已經有兩年的時間。在被問到為何會選擇這樣一個項目時,他說:“我是受學校一個大哥哥的影響開始練冰球的,這個項目中的對抗是我非常喜歡的!倍谡劦轿磥淼哪繕藭r,這位精氣神十足的小球員表示,會一直練下去,將來希望能為國效力,有機會還會出國打球。
其實除了來參加比賽的孩子之外,他們的家長也被冰雪文化所吸引。張女士是帶著兒子前來參加啟動儀式的,在活動現場,她對冰蹴球項目特別感興趣,迫不及待地去體驗了一陣!捌鋵嵟阒⒆右黄饋韰⒓踊顒,對于家長來說也是深入了解冰雪項目的重要方式,除了孩子參加的冰球運動,冰雪還有很多項目,我們也是逐漸開闊眼界,加深了對于冰雪運動的認識!彼f。
速滑比賽首打動作分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屆大眾冰雪北京公開賽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比賽中,主辦方創新性地使用了雙計分系統,即每名參賽選手除了有最終的速度成績排名以外,裁判員還會根據選手在比賽時的起跑、彎道技術、沖刺等三方面進行技術動作打分,并進行排名,技術動作出色的選手同樣可以獲得獎牌。
據悉,此次采取雙記分系統,主要是因為參加本屆比賽的大多是青少年選手,而且有相當一部分選手是通過“輪轉冰”進入到短道速滑項目上來的。因此,培養孩子們正確、規范的技術動作,有著重要的意義。王品熙表示,對于項目來說,規范的技術動作不僅有利于選手在比賽時取得優異成績,同時還能減少因動作不標準而造成的運動傷害,延長選手的運動周期。而且,通過技術動作的評定,也能及時發現青少年選手在動作上的問題,并有效地進行糾正。
此外,為了更好地評定參賽選手的技術動作,主辦方此次還特邀原國家隊教練員、資深專業裁判以及經驗豐富的一線教練等,組成技術動作裁判評定組參與打分。這種著眼于長遠發展的做法,無疑會為培養冬季運動項目優秀后備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文/本報記者 張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