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體育產業發展論壇電競分論壇在廣州舉行。主辦方供圖
20日,廣東體育產業發展論壇電競分論壇在蘿崗會議中心召開。論壇就如何讓廣東電競更好發展、電競如何被社會普遍接受、如何更有利于社會等話題展開了討論。
電競在當下的中國發展得如火如荼,得到了眾多年輕人的喜愛,國際奧委會在兩個月前甚至松口,認為電競有希望進入到奧運的大家庭中。而眾多的數據也證明了電競產業發展兇猛,來自浮冬數據的CEO殷邦騏提到,2017年在鳥巢進行的英雄聯盟(LOL)決賽中,同時在線觀看人數超過6000萬人,已經是NBA總決賽的3倍。據艾瑞咨詢報告,2018年的中國將有超過2.8億電子競技玩家,每5個人當中就會有一名電子競技玩家,而且絕大部分是“90后”“00后”,在年輕一代的滲透率非常高。
樂盟互動創始人顧瑋則認為:“2016年前,除了世界杯和美國超級碗之外,LOL比賽基本上是全球第三大影響力的賽事,DOTA比賽現在也能排到第七名,2017年的數據統計還沒出來,但我相信它們還會往上走。”
雖然有火熱的形勢,但電子競技也面臨一些自身的問題,比如說它對于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究竟在哪里。現場主持人甚至表示:“如果我發現我孩子的床邊有一本電子競技雜志,那么我的心情會非常糾結,我需要一個理由說服自己接納電子競技。”
的確,電子競技如何讓更多人參與而又避免他們過度沉迷,而且還要被主流社會接納,恐怕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對此,與會嘉賓也有自己的看法。電競運動員、WCG魔獸爭霸世界冠軍黃翔表示:“除了選手,電競行業還有主播、解說、教練、經紀人等職業分類,絕非退役后一無所長的青春行業。其實,這一行從初學到成為精英,同樣需要付出大量的汗水。”黃翔還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我17歲就開始從事職業電競,每天都是連續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在練習,我也記不清楚花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在磨練技術上。其實我們電競選手不是‘玩物喪志’,我們也需要強大的自制力。為此還專門設立了集訓,一群人聚在一起,互相監督,為了勝利不能偷懶。”
廣東省電子競技運動協會會長羅峻峰說:“政府部門把電競定義為社區群眾性體育項目后,協會將爭取電競人士、媒體、學校各方通力合作,讓電競成為‘引導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好運動’。”
暨南大學博士吳延年認為,電子競技固然是一種電子游戲,但人們習慣于關注“游戲”,而忽略了重要的“科技”屬性。AlphaGo對陣人類棋手,靠的是人工智能,這正是和電子競技關系密切的一項技術。另外,從投資的角度看,不必緊盯電競賽事本身,現在大多數電競比賽本質上是“體育搭臺,經濟唱戲”;那么從技術的角度看,電競產業也可以為科技服務,給社會以更好的未來。
本場分論壇由南方都市報、廣東省電子競技運動協會、廣東省游戲產業協會協辦,廣州南都光原娛樂有限公司、廣東瑞啟德投資有限公司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