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烽火歲月中,有一位英勇無畏的戰士,他就是延安第一支儀仗隊隊長羅少偉。這位漢陰縣的英勇男兒,用他短暫而光輝的一生,書寫了一段段傳奇。
羅少偉出生于1918年。1932年,羅少偉被抓壯丁,分在楊虎城部警2旅4團1營3連。1935年,他隨班長張子新等在柞水營盤起義,不久參加了何振亞領導的陜南人民抗日第一軍。后隨陜南人民抗日第一軍北上整編到紅15軍團警衛團。193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部隊曾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團長、副師長等職。
1940年,羅少偉在山東抗日前線夜襲曹縣韓村集戰斗中,獨自攀上日軍指揮所屋頂,用手榴彈炸毀敵指揮部,此戰全殲日本守軍107人,首創了魯西南全殲日軍據點的范例。1942年,冀魯豫軍區興辦陸軍中學,專門訓練營以上軍事干部,羅少偉被抽調到陸軍中學學習。同年,日寇大掃蕩中,陸軍中學大部分學員被俘,日寇將羅少偉等被俘人員抓到了濟南城郊的一所監獄中。在關押期間,敵人對他們百般嚴刑拷打,但他們都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沒有一個人屈服。羅少偉在獄中暗中串聯了幾十名同志,組織暴動和越獄,不久成功出逃。事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在全軍通報表彰了他們的英勇行為,號召根據地全體軍民“向羅少偉學習!”
1944年4月,羅少偉隨楊得志率領的西進支隊奔赴延安。1946年,為迎接以調處國共雙方關系為名來延安訪問的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黨中央指示駐扎在南泥灣的教導旅1團組織一支儀仗隊。由團長羅少偉任營長,從全團精選500名年輕、精悍、軍事素質好的戰士,編為3個連。3月14日上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人陪同馬歇爾,在機場停機坪檢閱了這支儀仗隊。這是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支儀仗隊。
1946年8月,羅少偉奉命率部偷渡無定河,殲敵800余人,勝利完成了迎接王震率領的359旅南下支隊北返延安的任務。在保衛延安的戰役中,羅少偉和全團指戰員立下了不朽功勛。
新中國成立后,羅少偉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兵團第十六師副師長,隨王震部隊奉命西進新疆剿匪。1950年4月1日早晨,羅少偉又前往七角井檢查剿匪工作,在離目的地七角井還有20公里的車轱轆泉,突遭40余名土匪伏擊,汽車中彈熄火,被土匪團團包圍,終因寡不敵眾,除司機一人被俘外,羅少偉副師長等一行人均壯烈犧牲,年僅32歲。
(市委黨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