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鄒好
11月攜著秋冬交替的“健康大考”悄然到來。此時,全國多地氣溫呈斷崖式下跌,干燥的空氣如無形的刺激源,悄然侵擾人體。與此同時,為躲避寒意,人們在溫暖的室內與寒冷的室外頻繁進出,體溫調節系統不斷應對驟變,身體易陷入“適應應激”,免疫防線面臨嚴峻挑戰。此階段要警惕呼吸道傳染病的蔓延,也要防范心腦血管疾病的意外侵襲。
一、預防冬季各類呼吸道傳染病
11月呼吸道疾病高發,與低溫環境下病毒活性增強、人群聚集導致交叉感染風險升高密切相關。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飛沫傳播,老年人、兒童、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應注意個人防護,避免感染。
防病提示:
1.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發生的有效手段,對有疫苗預防的傳染病如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應積極接種疫苗。
2.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勤洗手,注意室內通風和清潔,多喝白開水,加強戶外體育鍛煉,提高身體抗病能力。
3.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建議出門佩戴口罩,減少疾病交叉感染,避免過度疲勞和受涼。咳嗽、打噴嚏時應使用手帕、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傳播。如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并減少接觸他人,盡量居家休息,待痊愈后再返學返工。
4.學校及托幼機構應保持環境整潔和空氣流通,認真開展晨午檢、因病缺課缺勤追蹤和病例報告等工作,密切關注學生身體健康狀況。
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低溫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隱形誘因”。當氣溫降至10℃以下時,人體血管會因寒冷刺激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臟負荷加重,同時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腦卒中等疾病,尤其清晨和夜間,是突發風險最高的時段。
防病提示:
1.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需每天固定時間測量血壓、心率,建議晨起測一次;若發現血壓波動超過20/10mmHg,或出現頭暈、頭痛、胸悶、胸痛等不適癥狀,需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調整降壓、降脂或抗凝藥物劑量,切勿自行停藥或增減藥量;高風險人群可隨身攜帶急救藥物,若突發胸痛、呼吸困難等情況要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
2.外出時需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注意頭部、頸部、手部保暖,佩戴帽子、圍巾、手套,避免冷風直吹頸部動脈,防止血管痙攣;晨起時避免快速起身,可先在床上仰臥3至5分鐘,再緩慢坐起,靜坐片刻后下床,防止體位性低血壓引發頭暈、摔倒。
3.飲食需控制鹽和脂肪攝入,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避免食用肥肉、油炸食品、動物內臟等,可多吃燕麥、芹菜、木耳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促進血脂代謝;避免酗酒,酒精會擴張血管后又收縮,導致血壓波動,增加心臟負擔。
4.運動需循序漸進,避免在清晨低溫時段進行劇烈運動,可選擇上午10點后或下午3至4點,進行散步、慢跑等中低強度運動,每次運動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以身體微微發熱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