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 (通訊員 汪可平)3月6日,紫陽召開縣委工作會,將觀看縣沿江各鎮住戶生活污染暗訪視頻作為會議“特殊”議程,著實讓相關鎮領導紅了一把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試水在即,紫陽進一步采取措施,加強漢江水質保護,取得明顯成效,據環保部門監測數據顯示,漢江紫陽段及其主要支流監測斷面水質穩定在國家二類標準。
“寧可慢發展,也不能污染環境。”紫陽決策層擲地有聲。2012年6月,該縣以壯士斷腕的氣魄關停了全縣唯一一個出口創匯的支柱工業企業、年創匯占安康市出口創匯總額60%以上的企業——紅蝶化工公司,隨后又將另一納稅大戶浙商水泥關停;并抬高招商項目準入門檻,嚴控高污染、高耗能項目落戶紫陽,對三產行業、加工業進行排污指數和治污設施預審,在沿江、沿河劃定禁建區,有效防止了點源對漢江的污染。
農村面源污染量大面廣,是實施漢江治理的重難點。據統計,漢江紫陽段全長75公里,涉及直流104條,沿江沿河兩岸共生活居住4萬多戶11.8萬人。針對這塊 “硬骨頭,紫陽采取分類施策的辦法:在縣城污染防治上,加快完善排污管網,規范縣城污水處理廠、縣城垃圾填埋場日常運營;在農村污染上,以實施生態環境項目為抓手,大力改善沿江住戶垃圾、污水處理條件,至2013年底,全縣建成16個集鎮垃圾場、320個生活垃圾堆放池。據悉,該縣今年還將拿出5000萬元用于實施城鄉環境改善,著重圍繞沿江沿河兩岸建設垃圾收集點200個、改廁3000戶。
加快污染治理的同時,紫陽還注重優化庫區生態環境。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長江防護林、漢江綠化等工程,至2013年底,全縣累計實施飛播造林204萬畝,人工造林13萬畝,漢江綠化治理造林5.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8.7%,并累計實施小流域治理700多平方公里,為丹江口庫區上游豎起一道綠色生態屏障。
為使漢江水質保護成為常態化、制度化,該縣實行環保問責制,將漢江水質保護工作列為相關部門和沿江鎮“一把手”工程,實行“一票否決”;推行河長包河段、干部包沿江住戶、沿江住戶“門前四包”的責任體系,包戶干部對沿江沿河住戶實行臺賬式管理,縣紀委、監察等部門不定期進行查訪。據了解,去年下半年以來,因治污工作不力,5名鎮長受到警示提醒,2名干部被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