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通訊員 劉效廉)“現在政策越來越好了,我們種魔芋政府不但給獎勵,還把種植技術、防病藥品送到家,我今年種魔芋200畝,光林下種植就有50多畝,還同蒿坪鎮全星村二組王尚奎合伙在他家自留地種了30畝,開年種芋還賣了6萬塊,我們這些貧困村農民種魔芋疙瘩真是劃算!”在紫陽縣聯合鎮干沙村八組,魔芋種植大戶李正見高興地說道。
近年來,聯合鎮結合鎮情實際,大力發展山林經濟,使之成為該鎮實現經濟突圍的強大引擎。而魔芋產業大戶——干沙村54歲李正見就是該鎮在這場經濟突圍戰中的領軍人物。
李正見早年在外出苦力、下煤窯,工作不穩定、很辛苦且不說,還非常危險。2013年,他懷揣攢下的幾萬塊錢回鄉,想找個長遠的項目賺穩當錢。恰逢鎮上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立體農業發展思路,大力發展魔芋種植,資金遇上項目,二者順理成章“聯姻”,老李一不留神成了產業大戶。
老李位于干沙村上院子。這里兩山夾一川,地勢相對平坦。他指著山上挺拔的厚樸苗告訴我們,他一共種了15000株,有1600多畝山林。苗子是鎮政府免費提供并且送到家門口,其中1500多畝山林是鎮政府從舉家外遷戶、長年在外務工戶、死亡戶的私人林地以及村集體林協調流轉的。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八、九年后厚樸就可見收益,按每株10元算,每年就有15萬元的固定收入,這比他在外奔波打工強多了,而且厚樸好養活,管護成本低。
問及未來,老李是自信的,魔芋成熟后不愁銷路,縣內的一個魔芋加工廠直接上門收購,收入也就有了保障。去年種植魔芋100畝,光出售種芋就20000余斤,老李就盡賺了6萬。
據了解,該鎮每年都要對產業大戶進行表彰獎勵、免費技術培訓等,邀請縣上魔芋技術專家深入田間地頭講解種植與管理方面的知識,并免費提供技術和防病藥品,以保證豐產豐收。紫陽縣聯合鎮連續三年獲得全縣魔芋產業發展“先進鎮”榮譽稱號。并積極探索魔芋新的種植技術和方法,解決發展瓶頸問題。采用林下帶狀密植法破解土地資源緊缺問題,在土層肥沃的林地下,每隔10—15米將多年積累的腐爛土層匯聚成帶,然后高密度栽植,每百平方米種植帶產量可達1500—2000斤。2015年全鎮魔芋種植面積達3500畝,其中林下種植達2000余畝。
家住蒿坪鎮全星村二組的王尚奎,通過多種渠道,打聽到盤廂河的魔芋種植大戶李正見,慕名前往干沙村找到了李正見,共同出資在自己的自留地種了30畝魔芋,由老李提供種芋、技術,王尚奎加強田間管理。
近年來,聯合鎮立足實際,念好“山字經”,大力發展特色山林經濟。止目前,因地制宜分別在4個村發展魔芋、厚樸、核桃、藍莓、林下養殖等主導產業,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林業經濟布局。逐步完善黨員幫扶工作責任機制,對產業包抓實行全程跟蹤和動態管理,采取政府扶持獎勵、干部引領示范、大戶帶動促進等措施。將包抓成效與干部評優樹模、職務晉升掛鉤,確保農村產業發展取得實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通過黨員示范引領,今年魔芋規范化種植達3500畝,加強了厚樸、核桃建園的田間管理,引進紅程富硒生態農林有限責任公司白山羊繁育基地,發展萬羽養雞場1家,100畝藍莓種植示范觀光園現已成熟采摘。
聯合鎮山林經濟取得長足發展,使窮山惡水變為金山銀水,當地2000余名剩余勞力就業問題得以解決,并實現了農民增收目標。山林經濟已成為聯合鎮實現經濟突圍的強大引擎,群眾在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依靠山林經濟逐步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