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唐波 鄭曉虎
“開麥吧!茶鄉”文藝活動、紫陽民歌劇《王二嫁嫂》演出、任河漂流……今年“五一”假期,紫陽縣緊扣“開麥吧!茶鄉”茶文旅融合IP主題,精心策劃了系列文化味濃、煙火氣足、體驗感好的文旅活動,發布4條主題旅游線路,豐富文旅業態,市民主動禮讓游客,全域旅游亮點紛呈。
“五一”期間,紫陽縣紫邑新城美食街區開展了特色文旅活動,吸引游客紛至沓來。 鄭曉虎 攝
“五一”假期,該縣在縣城廣場開展了“開麥吧!茶鄉”“五一”勞動節專場演出和3場鄉鎮主題戰競演。邀請“陜甘茶馬古道”重要節點的五個省份(陜西、甘肅、貴州、云南、西藏)民歌手獻唱,向勞動者致敬。參賽的12個鎮以電影為主題,融入各鎮的特色特點和鄉土文化,游客們在豐富的民俗演出中沉浸式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第一次來紫陽,到紫陽廣場來觀看‘開麥吧!茶鄉’文藝演出,鄉鎮文藝節目具有鄉土味,感覺氛圍特別好,回去后我會向我的親戚朋友推介紫陽。”外地游客柏先生說。
在紫邑新城美食街區、仁和國際印象水岸街區,該縣組織開展美食體驗、歌舞快閃、嗨唱接麥等活動,深受游客青睞。在任河水利風景區,漂流項目尖叫聲與歡笑聲不斷,36個險灘帶來刺激體驗。
大巴山茶馬古道景區是融自然風光、歷史文物、古建藝術、商幫文化為一體的旅游風景區,向來是旅游熱門地。今年“五一”假期,這里迎來了客流高峰。在瓦房店會館群、半畝茶園、漢江畫舫,該縣常態化開展紫陽民歌(劇)等小型演出,受到游客廣泛好評。在北五省會館里,當地將紫陽民歌劇《王二嫁嫂》展演搬上了舞臺,歡樂的氛圍彌漫整個景區,來自西安、重慶、漢中等地的游客樂享其中。重慶游客宋先生說:“一家人第一次來紫陽,主要就是體驗采茶,下山后,又現場感受了原汁原味的文化演出,覺得很有意思,下次還要來。”
在富硒茶觀光園,游客們身著茶服、腰挎小竹簍,感受采茶樂趣。茶園里,還設置了手工制茶區,游客可以將自己采摘的鮮葉,拿到這里進行加工,增添了游客的體驗感。
在高橋鎮蘭草灣田園風景區內,隨著裁判一聲哨響,30名參賽選手歡呼著躍入魚塘,“渾水摸魚”大賽正式開賽。水花四濺中,選手們彎腰摸索,不時傳來歡呼聲。“抓到啦!”一位年輕游客高舉著活蹦亂跳的魚,引來陣陣喝彩。當“魚王”被捕獲時,現場氣氛達到高潮,圍觀游客紛紛鼓掌叫好。
旅游熱潮帶動餐飲住宿火爆,賓館、民宿更是一房難求。商家精心準備特色美食,提升服務品質。紫陽白鷺山莊老板李秀品笑著說:“這幾天雖然忙,但看到客人滿意,再累也值!”“五一”假期,紫陽千名干部堅守崗位,秉持“每個紫陽人都是你的服務員”理念,為游客提供細致服務,提升游客體驗。
為“引客入紫”,紫陽縣一方面聚焦游客需求,推行“5+3+2”服務,即免費喝茶、修腳、聽歌、停車、門票;提升交通接駁、志愿服務、市場監管水平;餐飲住宿不漲價、游客車輛輕微違法只糾錯。“這次來紫陽,游客很多,一直操心停車的問題,剛走到主街上,志愿者告訴我幾個單位的大院對游客開放,可以免費停車,服務特別周到細致。”從黑龍江自駕來紫陽的宋女士說。
該縣600余名“紫陽服務員”志愿者遍布景區,讓游客感受“紫陽溫度”。“紫陽人太熱情了,志愿者全程在為我們服務,紫陽之行的感受特別好。”游客原翠翠豎起大拇指,為紫陽志愿服務者點贊。
同時,該縣還豐富文旅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統籌抓好環境綜合整治和市場秩序監管,持續提升游客體驗感和舒適度。全縣接待游客量和茶產業、民宿、餐飲等消費收入同比均實現增長。數據顯示,今年“五一”期間,全縣共接待游客28.86萬人次,游客總花費1.56億元。
從茶山到古鎮,從民宿到夜市,紫陽正以“開麥吧!茶鄉”茶文旅融合IP打造為支點,撬動文旅融合與產業升級。未來將持續深化“文旅+”和“+文旅”模式,深挖特色資源,培育文創產品和旅游商品,不斷豐富文旅業態,加快“旅客流量”向“經濟增量”轉變,以文化振興賦能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