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儲茂銀 劉珊
寒冬時節,茶鄉大地,一群環保志愿者們正手持工具清潔路邊雜物,在陽光的照耀下,這些“紅馬甲”格外顯眼。
“周末太陽好,來山村游玩的車和人流量增加了不少,垃圾量也隨之增多,我們多掃幾遍就是了。道路保持干凈整潔,心情都會更舒暢,也很有成就感。”12月25日,紫陽縣洞河鎮前河村村民王永金一邊仔細清掃道路邊的垃圾一邊說。
王永金今年57歲,是村上的一名護路員,也是一名環保志愿者,今年是她守護村子環境衛生的第3個年頭。541國道從前河村穿境而過,環境衛生整治壓力大,而且護路員的補貼也不多,戶外勞作冬天冷夏天熱,所以在這之前,村上很少有人愿意干這項工作。
“我們這里要打造漢江生態經濟帶,環境維護好了,旅游的人多了,鄉村和家園也會發展得更好。”王永金覺得,維護好身邊的環境衛生,是每個村民應盡的義務,工資雖然不多,但也能補貼家用,所以他毅然承擔起了這份工作。
3年來,王永金每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堅守在最前線。除了一周三次的常規清掃,鎮村還經常組織“家園清潔”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王永金每次都不落下。
“村上每次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一喊你就去了,我們自己屋里的家務、農活這么多事情,你都不管不顧的。” 老伴龔詢會沒少抱怨王永金,因為他把很多時間和精力花在了志愿服務活動中,有時候連家務事都顧不上。“家里不是還有你嘛,俗話說有國才有家,村上這個‘大家庭’好了,我們的小家才會越來越好,住在這里心情更舒暢。”每次王永金總是一臉笑容地回復龔詢會。
王永金還經常給老伴說,現在各村都在開展和美鄉村建設,政府還把前河村定為縣級和美鄉村建設示范村,這是很好的發展機會,有助于提高大家的生產生活質量。
一邊是王永金的堅持,一邊是環境面貌的改變,慢慢地,老伴龔詢會也開始關注起村里的大小事務,并主動加入志愿服務隊伍中來。在近期開展的“拆違建、清四亂、除殘垣、建家園”行動中,經常都能見到王永金夫婦和其他村民、干部一起勞作的身影。
如今,紫陽縣環保志愿者隊伍也越來越壯大,截至目前已有1萬余人,他們有單位干部、退休職工、學校學生,也有社區居民和普通村民。其中,紫陽縣紅椿鎮“知心姐姐”環保志愿服務隊、紫陽縣女子護河隊、高橋鎮環保小分隊等各支志愿服務隊伍分別開展了人居環境整治、守護家鄉綠水青山、“微景觀、微改造”繪就田園生態新畫卷等各類特色鮮明的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們除了撿拾垃圾、清理衛生、美化家園,還積極投身到環保宣傳、關愛老人、捐資助學等主題活動中去,讓環境衛生和精神面貌都煥然一新。
“我們通過組織各類活動和開展評優樹模等方式,廣泛引導村民主動參與到環境整治工作中,‘志愿紅’的無私奉獻,也為打造宜居宜業的‘和美紫陽’提供了有力支撐。”紫陽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委文明辦主任李振國說。
如今的茶鄉大地江水清澈、村莊整潔、生態良好、產業興旺。目之所及,一幅“水清岸綠景美、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生動畫面盡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