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效廉
小區整潔了,文化氣息濃厚了,以往坑洼不平的路面、斑駁脫落的外墻、亂搭亂拉的電線以及堆積的雜物不見了蹤影……舒適整潔、煥然一新的小區環境,讓紫陽縣醫院、縣委縣政府片區的500余戶居民幸福指數明顯提升。這是紫陽縣政協強化重點提案督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紫陽縣政協把“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突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立足群眾需求,積極踐行“專注發展、專心為民、專力履職”理念,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深入基層,貼近群眾,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用一件件為民服務的暖心小事匯聚起 推動紫陽高質量發展的政協力量。
動員部署有“速度”。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臺賬,廣泛動員黨員干部、黨員委員亮身份、做表率、當先鋒,把密切聯系服務群眾作為實踐活動的根本,積極回應社會關切,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履職盡責。
便民服務有“力度”。為提高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的群眾知曉率,切實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充分發揮委員工作室作用,開展“委員進網格”“有事好商量”及“委員大講堂”等活動,通過線上互動、上門宣傳、廣泛聯系、重點對接等形式,引導群眾積極接種,有力促進了疫苗接種工作高效推進。今年汛期全縣受災嚴重,廣大政協委員主動慷慨解囊,捐贈物資價值200余萬元,現金15余萬元。用實際行動支持災區恢復生產,用拳拳愛心幫助群眾重建家園,譜寫了一曲政協委員“情系災區、關愛群眾”的頌歌,彰顯了人民政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關注民生的情懷。
委員活動有“溫度”。委員日活動期間,組織各界別政協委員分別就加強擂鼓臺景區管理等重點提案進行督辦;到縣職教中心開展“送學送教助學進校園”活動,向師生贈送文史資料;調研了解鄉村振興發展情況,總結經驗,助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建言獻策;走進老舊小區改造現場,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建諍言”;走訪慰問受災戶和困難群眾,幫助解決困難。廣大委員以多種形式為群眾送關懷、送服務、送溫暖,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為民服務的內生動力,實現委員活動既有高度又有溫度,既接地氣又聚人氣。
宣傳教育有“深度”。通過委員微信群、機關干部群等線上宣傳形式,深入學習中省市及縣委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安排部署和具體舉措,動態掌握黨史學習教育進展情況及取得成效。組織機關黨員干部到安康地委機關芭蕉口遺址和五馬鄉農會展覽館及廉政教育基地,回顧建黨歷史,強化紅色教育。同時,利用“學習強國”“每日推送”及“讀書分享會”等學習載體,讓紅色精神厚植于政協黨員干部心中。
服務發展有“廣度”。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與各專委會聚焦鄉村振興、高中教育等民生重點領域工作緊密結合,與提案辦理及社情民意、包抓重點項目和文史資料編纂工作緊密結合,通過政協委員工作室等平臺,把學習成果轉化成為推動政協工作的強大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