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鄭運祥
田間地頭,村民們忙得不亦樂乎;禮堂廣場,移風易俗活動不斷上演;農家小院,游客“推杯換盞,把酒言歡”……
時維八月,穿行于紫陽縣蒿坪鎮各鄉村,一幅生機勃勃的新時代美麗鄉村畫卷正在眼前徐徐展開。
近年來,蒿坪鎮立足農業農村發展實際,以鄉賢治理為抓手,充分發揮鄉賢在農村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建言獻策、帶頭引領、服務表率的作用,不斷激發鄉賢人才活力,闖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破題上路、行穩致遠的好路子。
眼下,這些鄉賢人才正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技術,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之源”。
搭平臺 集“智庫”優勢
就在兩個月前,蒿坪鎮首屆鄉賢會成立大會召開。該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與70余名蒿坪籍工商、文化、教育、醫療和黨政界的鄉賢人士共聚一堂,為蒿坪發展出謀劃策。
會議討論通過了蒿坪鎮鄉賢會章程(草案)、蒿坪鎮鄉賢會選舉辦法(草案),同時選舉產生了蒿坪鎮鄉賢會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監事會和大會領導機構成員。
“希望蒿坪鎮鄉賢會要強化政治引領,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組織優勢,積極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動員全鎮新鄉賢在帶動產業發展、參與鄉村治理、弘揚文明新風等方面展現特長,貢獻力量。”會上,紫陽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龔穎對調動和發揮鄉賢力量提出了新要求、新期盼。
與會的眾多鄉賢也紛紛表示,將充分發揮自己的資源、人脈和技術優勢,在招商引資、項目推介、農業產業技術攻關等方面多為家鄉作貢獻。同時,鄉賢會也將不斷吸納在外工作、經商的鄉賢人士,最大限度發揮鄉賢會的作用。
這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蒿坪鎮逐步構建起黨委領導、統戰牽頭、多方聯動、社會參與的鄉賢統戰工作格局,并不斷豐富聯絡聯誼活動載體,充分發揮鄉賢在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優良文明鄉風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群賢畢至共繪美好愿景,眾木成林聚集強大合力。“從個體鄉賢、能人參與鄉村治理,到成立鄉賢組織,使其更加廣泛深入參與鄉村治理與發展過程,更好發揮建言獻策、帶頭表率、聚力促進作用。蒿坪鎮鄉賢會的成立,將最大限度激發和凝聚鄉賢對家鄉發展的支持和反哺熱情。”蒿坪鎮宣傳統戰委員羅鳳嬌如是說。
樹新風 建美麗鄉村
8月22日,連續幾天的大雨絲毫沒有停歇,但在蒿坪鎮雙勝村村委會的會議室內,卻被熱烈的氣氛籠罩著,該村5名“準大學生”正與家長、村干部一起,參與一場特殊的“集體升學禮”。
王林思是這5名“準大學生”中的一員。從收到錄取通知書開始,她就期待著踏入大學校園的那一刻。而今,臨近開學,村里還為他們準備了這樣一場意義特殊的活動,并送上了1000元助學金和拉桿箱,這讓她“備受感動且內心感到溫暖”。
不只是在雙勝村。連日來,蒿坪鎮鄉賢會成員先后助力該鎮各村(社區)開展“集體升學禮”,為各位學子“金榜題名”送上祝福。據了解,在今年的大學生“集體升學禮”活動中,該鎮鄉賢會成員先后為64名學生,捐贈總價值30余萬元的款項、物資。
在西安創業的陜西宏盛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發松,是地地道道的雙勝村人。從小生活在大山里的貧困經歷,讓他更加體會到扶貧濟困的重要意義。這次雙勝村舉辦的“集體升學禮”,正是他捐資6000元促成的。他表示,各位學子在未來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他還將繼續施以援手,將愛傳播下去。
一位位鄉賢人物激勵奮進,不斷濃郁著崇德向善、澤被桑梓的鄉愁底色。他們充分發揮在當地群眾威望高、協調能力強、人脈資源廣的優勢,積極參與處理紅白喜事、道德評議等工作,在當地倡導崇德向善的良好民風,成為推進新民風建設的中堅力量。
據羅鳳嬌介紹,自該鎮鄉賢會成立以來,累計吸收了100余名工商、文化、教育、醫療和黨政屆等社會精英入會,他們在弘揚鄉風文明、扶貧濟困、愛心助學等方面作出了諸多貢獻。鄉賢們的善行義舉,也引領著當地群眾崇文尚德,逐步走向文明鄉風。
興產業 富一方百姓
雁陣歸來,反哺家鄉。在家鄉這片熱土上,眾多鄉賢聚焦產業發展,建設家鄉,帶領著群眾增收致富。
邱超,紫陽縣政協委員,蒿坪鎮鄉賢會的一員。2016年3月,他積極響應“萬企幫萬村”的號召,瞄準蒿坪鎮森林村得天獨厚的山林資源,成立了紫陽縣神農富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將森林村和全興村荒廢多年的土地流轉到公司名下,通過5年的苦拼實干,目前已建成花椒園800畝、茶園800畝,金花葵、大米及蔬果500畝,總投資3200萬元,為周邊2個村脫貧增收創造了有利條件。
致富不忘家鄉人。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邱超主動放棄在外包礦的“老本行”,回鄉創業,建起了蒿坪鎮首家市級農業示范園區。他通過結對幫扶、土地流轉支付租金、與貧困戶簽訂長期用工合同等方式,幫助森林村和全興村順利脫貧出列,受到了當地政府和農戶的一致認可。如今,他還計劃將公司打造成集休閑度假、人文景觀、民俗體驗為一體的陜南省級生態觀光農業園區,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在蒿坪鎮,像邱超這樣的能人回鄉創業的例子還有很多。同時,也有不少本土鄉賢能人在鄉村振興事業中大顯身手。
出生于新疆的常洪萍,于2003年遠嫁到蒿坪鎮金石村。2014年3月,她與丈夫兩人在農商行貸款20萬元,向親戚借款10萬元,利用自家3間土坯房,創辦了蒿坪鎮首家農家樂——喬家大院。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整體規模已擴展到66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達2000余平方米,一次性可容納500余名游客的接待能力,峰值年接待游客7萬余人次,年創收入200余萬元。
在喬家大院的引領下,所在地北溝新開農家樂、民宿賓館多達5家,基本形成了北溝農家樂規模效應產業鏈,當地的綠色蔬菜產業也在農家樂的帶動下迅速發展。7年來,喬家大院先后資助貧困戶、貧困大學生等共計8萬余元,同時為鄉鄰的農家樂傳授秘訣,分享經營理念,支持村民發展綠色農產品,優先采購當地農產品,引導村民勤勞致富,為建設大美蒿坪、促進鄉村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
最是鄉賢潤桑梓。在蒿坪,一大批鄉賢集結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一個個鄉賢助力鄉村振興的故事正在上演。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總要求,蒿坪鎮還將充分發揮鄉賢在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完善鄉村治理、樹立良好鄉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也不斷引領廣大村民見賢思齊、發奮進取,進一步激發其他在外的鄉賢和青年才俊投身家鄉建設、回報養育之地。”蒿坪鎮黨委書記張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