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禹圣軍)為切實提高財政扶貧資金使用效益,紫陽縣構建多元化資金監管機制,對扶貧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嚴密監控,防止扶貧資金“跑冒滴漏”。
該縣實行項目供給制,使財政資金由“大水漫灌”變為“精準滴灌”,將統籌整合的2.38億元財政涉農資金全部用于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對縣鎮及各部門的所有項目進行公示,確保項目在陽光下實施,資金在群眾監督下使用。在全縣范圍內建立互助資金協會扶貧模式,支持貧困群眾發展種養殖產業項目。
建立覆蓋資金預算安排、資金撥付、政府采購、招標投標、項目實施、審計監督等全過程的資金管理機制及關于項目實施、資金使用的績效評價考核體系,設立“財政涉農整合資金專戶”實行專戶管理,建立限時辦結制度和督查督辦制度加快資金撥付,對各類資金通過財政直接支付。按照“誰管項目,誰用資金,誰負主責”和“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責任跟著資金走”的原則,劃分各相關部門的主體責任,同時,審計、紀委、檢察、財政等部門立足職責主動開展監督檢查,確保資金發揮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