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效廉)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貫徹中央農村工作、全國扶貧開發工作和省脫貧攻堅會議精神,奮力實現2018年工作良好開局。日前,紫陽縣扎實開展2018年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大行動。
該縣明確“春季攻勢”行動時間2018年元月至3月底,為期3個月。重點開展基礎設施“三提升”、兩房建設、特色產業培育等三項行動。
該縣要求縣發改局牽頭制定縣級“基礎設施三提升”工作方案,迅速核實村組水泥路、安全飲水、自然村通動力電“三提升”項目。解決自然村道路通暢問題,解決行政村“油返砂”道路完善提升問題;深入實施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全覆蓋工程,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深入實施自然村通動力電工程,滿足群眾生產生活需要。同時,繼續加強教育、衛生、文化等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建設項目謀劃。各鎮村要加強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建設規劃,以安全、實用、夠用為原則,不調高規劃標準,切實解決貧困地區生產發展必要需求,確保項目規劃達標。要快速推進已安排2018年以后脫貧村(含2018年計劃出列村)項目建設,確保上半年項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各項目單位要按照項目建設管理規定,加快項目用地、立項、環評等前置手續的辦理,保證當年計劃脫貧村建設項目春季開工,10月份全面竣工;其他項目9月底全面動工,2019年上半年全部竣工。
迅速制定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方案,明確各鎮、各部門工作任務和重點,倒排工期、夯實責任。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提前溝通銜接基礎上,完善“兩房建設”計劃,做好環評安評等基礎工作,靈活運用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兜底保障、危房改造等政策,確保在9月底前全部完成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任務,繼續完善易地扶貧搬遷社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鼓勵興業創業,促進充分就業,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不返貧。
圍繞“硒茶水游”生態友好產業鏈,加大特色產業培育力度,搶抓春耕生產有利時機,謀劃一批具有優勢、適銷對路的特色高效農業產業項目,建立健全產業扶貧項目庫,配套政策、創新機制、創造條件,扎實做好特色產業培育;確保中長期產業全面覆蓋到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都有產業或一年以上勞務輸出;不斷壯大市場主體,構建大產業體系,延伸全產業鏈條,堅定不移走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可持續發展路子。逐步推進集體經濟全覆蓋和光伏扶貧工作,推動每個貧困村選準一個產業、打造一個龍頭、建立一套利益聯結機制,確保村村都有實實在在的集體經濟。大力推廣“支部+X+貧困戶、三變改革、以脫貧攻堅統籌農村發展創新試點、十鎮十村百戶、社區工廠、技能脫貧、電商扶貧、一村一企一產業、能人興村”等產業精準扶貧模式,切實把貧困群眾嵌入脫貧產業鏈條,確保貧困家庭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
深化“三變”改革,擴大試點范圍。著力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建立農民在產業發展中的利益股份化機制,明確貧困人口在產業項目中的股份,使其分享產業發展紅利,增強群眾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健全收益分紅監督保障機制,使能收益分紅落實到位,各鎮要高度重視利益鏈接機制建立問題,對每一個項目的鏈接機制進行審查,通過企業幫扶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