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唐 波)11月21日,全省運用地理標志商標助推精準扶貧經驗交流現場會在紫陽縣召開,會上紫陽縣作題為《小茶葉撬動大產業 名商標助力大扶貧——“紫陽富硒茶”地理標志商標助推精準扶貧的實踐探索》的經驗交流發言。近年來,紫陽縣把商標品牌戰略作為“興縣、富民、壯企、強業”的重要舉措,立足生態富硒優勢,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增收。2017年6月,“紫陽富硒茶”入選全國商標富農和運用地理標志商標精準扶貧“十大典型案例”,品牌資源力躋身全國前十。
“紫陽富硒茶”于2005年成功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2年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獲評“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消費者喜愛的100個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榮獲2015“質量之光”年度十大魅力品牌,連續四年榮登“中國十大富硒品牌”首位,品牌價值達19.67億元。
茶葉產業是紫陽縣的支柱產業,該縣圍繞“紫陽富硒茶”商標富民助推脫貧攻堅,成立5000萬元產業發展基金,支持茶葉等特色產業發展;每年投入資金500萬元,用于“紫陽富硒茶”商標品牌建設。目前,全縣擁有紫陽富硒茶類國家級知名品牌示范區1個,中國馳名商標1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3件、陜西省著名商標4件、安康市知名商標2件,省名牌產品3個、市知名特色品牌產品3個。
為規范管理用品牌,該縣制定出臺《紫陽富硒茶中國馳名商標使用管理辦法》,針對“紫陽富硒茶”中國馳名商標、證明商標、地理標志、省名牌產品等標識,采取“地理標志商標+自主商標”雙重商標管理模式,嚴格落實“包裝、質量、標準、品牌、宣傳”五統一制度。
每年安排100萬元用于茶葉技術交流合作。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加強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校的合作,開展基礎研究和新產品研發,初步形成了“綠紅黑白”四大類40多個品類,成功開發硒陶茶器等周邊產品。建立產品溯源體系,首批13家企業、156款產品實行質量追溯,產品產銷全程管控。積極拓展銷售渠道,產品入駐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發展品牌直銷店136家、網店489家、體驗店120家。
紫陽縣堅持以品牌促發展、助脫貧,把商標品牌工作和產業發展、精準扶貧緊密結合,按照“商標+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放大商標品牌作用,引導市場主體參與,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茶農穩定增收,把更多貧困群眾鏈接到茶葉產業鏈上實現脫貧致富。據統計,使用地理標志商標前,紫陽富硒茶每公斤價格為120元~600元,使用后達200元~3600元。2006年至今,該縣茶園從12萬畝增加到21萬畝,茶葉產量從1688噸增加到7318噸,茶葉綜合收入從1.2億元增加到38.56億元。目前,全縣12萬人從事茶葉生產經營,農民年人均茶葉收入2700元,累計帶動2.2萬貧困人口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