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成軍)數月以來,紫陽縣高橋鎮裴壩村大力推進以“誠、孝、儉、勤、和”為主要內容的新民風建設,著力解決一些人情歪風、奢侈浪費、封建迷信、傳統陋俗等不文明、不和諧的社會現象,推陳出新、創新機制,利用“一約二榜三書四會法”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活動,揚正氣、摒陋習,加大宣傳氛圍,形成崇德向善的新風尚,力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全面修訂完善“一約”(村規民約)。該村堅持以黨支部領導下的村民自治為基礎,組織群眾深入討論,以合法合規、因地制宜、群眾參與、簡明易行的原則,在繼承和發揚優秀民俗文化,尊重民意、尊重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在新修訂的村規民約中,納入“婚喪新辦簡辦、孝老愛親、誠實守信”等文明新風和傳統美德。
組織深化道德評議,實行“二榜”(紅黑榜)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文明新風的實行。該村組織推選政治思想好、群眾基礎好、德高望重的村干部、教師、退伍軍人、群眾代表、村組干部組成的道德評議委員會,開展道德評議,重點結合農村脫貧攻堅“庸散懶、等靠要”現象開展專項評議,扭轉“人人爭當貧困戶”的不良社會現象;針對社會成員中不友善、不誠信、無孝道等突出問題開展集中評議;圍繞當前存在的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借機斂財、鋪張浪費等歪風邪氣開展廣泛評議并展開“紅黑榜”通報制度。通過教育引導,促進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消除不文明行為,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大力強化制度約束,健全“三書”(告知書、倡議書、承諾書)制度。按照“黨建+新民風”的要求,管住關鍵少數,充分帶動發揮大多數認同肯定的作用,在全村范圍內通過開群眾會、院落會宣講發送新民風建設告知書、倡議書來教化廣大群眾樹立移風易俗的新民風思想意識、信念,通過一系列手段得到大多數群眾認可、贊同后,包組聯戶干部及村三委干部再循序漸進的發動群眾簽訂“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的承諾書。與此同時,要求黨員干部、村組干部和普通黨員要充分發揮帶動示范作用,帶頭做新民風建設的踐行者、引領者、宣傳者,營造黨風正、政風清、民風和的良好氛圍。
組織健全“四會”制度(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深入推行新民風建設。早在三年前,該村就根據實際村情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村規民約,從遵紀守法、倡樹新風、團結鄰里、孝敬父母、誠實守信等方面對村民的行為習慣進行約定,并依托村干部、德高望重的人員成立了四會組織。充分發揮四會的實際職能作用,細化類別,帶領全村群眾把新民風建設推向高潮。
如今,新民風建設在該村已成為常態化、制度化的日常工作,在群眾眼里已成為家喻戶曉、飯前事后的家常話,各家各戶房前屋后關于新民風建設的標語、牌匾星羅棋布,此項工作已達到白熱化程度。在禁止干部群眾大操大辦的同時,該村也積極推行八種喜事新事簡辦儀式。今年來,先后在該村道德講堂舉行了集體升學禮、七十大壽、滿月酒、結婚酒等喜事新辦簡辦儀式,一大批好媳婦、好婆婆、好女婿、真孝子、好黨員、講誠信、愛崗敬業、致富能手、樂于助人等道德標兵不斷涌現,該村也光榮的被命名為“新民風建設示范村”,鎮黨委、政府正全力以赴的組織轄區各村沿著“裴壩模式”如火如荼的開展新民風建設活動,力爭新民風建設在該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讓“一年初見效、兩年大變樣、三年成新風”的新民風建設工作目標在此地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