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志貴)6月26、28日和7月3日,陜西日報、安康日報及陜西衛視分別在頭版頭條刊(播)發省政府研究室調研組和安康市脫貧攻堅指揮部專稿,連續報道技能脫貧攻堅的“紫陽經驗”。省委書記婁勤儉、副書記毛萬春在聽了省政府研究室專題調研紫陽技能脫貧匯報后分別作了重要批示。
紫陽縣把以修腳養生、電子商務、家政月嫂、特色烹飪、茶產業技術五大技能免費培訓作為提高勞動力素質、解決就業、領引脫貧攻堅的新興產業主抓。按照“龍頭企業+政府推動+脫貧群眾”的工作機制,實行包吃包住包安置、免學費免日用品費、補助交通費、穩就業穩收入“三包兩免一補兩穩”優惠政策,積極探索出報名、培訓、就業、維權“四位一體”培訓就業精準脫貧的 “紫陽模式”。
截止2017年6月底,該縣累計投入2000萬元,共開辦修腳技能等五大培訓班196期,結業學員1.58余萬人。培訓后就業率達75%。“紫陽修腳師”月工資穩定在4000元以上,年收入達5萬元,年薪超過50萬元的達30余人。紫陽在全國各地開修腳店2000多家,從事修腳行業的從業人員超過1.8萬人,年創經濟收入6億元,超過全縣年勞務收入的50%,通過修腳脫貧人口超過一萬人,超過該縣年脫貧人數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