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鄉野花滿枝丫,田園茶樹吐嫩芽。房前莊稼綠油油,蜜蜂嗡嗡忙采花。豬肥牛壯羊撒歡,老人忙的團團轉。正是一年農忙時,致富路上創新篇。”這首打油詩記錄了高橋鎮深磨村年逾古稀老黨員汪興發同志家庭的真實場景。
大膽嘗試發展多元化經濟
高橋鎮深磨村美其名曰為“云霧村莊”,海拔800多米,72歲的老黨員汪興發同志就住在該村四組。年逾古稀的老人,本應該是頤養天年、安享清福的老人了,可他老人家就是不服老,仍然是家里挑大梁的“頂梁柱”。家里六口人,兩位老人和大兒子(聾啞人)在家務農,小兒子小兩口在浙江從事足浴足療工作,唯一的孫子在紫陽縣城上學。在該村“決戰三年、擺脫貧困”的脫貧攻堅工作中,他率先搞起了養殖、種植、外出務工等多元化經濟發展的新路子,成為該村人盡皆知的致富能人。
滿懷激情算起經濟賬
一位樸實堅韌、精神矍鑠、滿懷豪情的山區老農民,很早他就動員鄉民自力更生,勤勞致富。“不怕慢、只怕站”、“ 勤快動動手,經濟抖幾抖”一直是他老人家勸說鄉民靠勤勞發家致富的口頭禪。他不說空話,自己也是這樣做的。老人雖然年逾古稀,但他思維敏捷,精神煥發,滔滔不絕的給我們算起了他的年收入賬:小兒子小兩口通過技能培訓外出務工,兩人每年凈掙10多萬元;老兩口帶著聾啞大兒子在家從事多元化經濟發展,喂養了4頭肥牛,每頭牛能賣一萬余元;養蜂6桶,每年取蜂蜜80余斤,收入4000余元;喂養了28只山羊,收入近萬元;養豬3頭,買2頭,留一頭過年,收入有6000余元;發展茶葉,每年能賣5000元;蓮藕種植每年可挖3000余斤,收入7000多元。今年老人又突發興起種植西瓜一畝,還買了輛小型農用車以供銷售所需。另外,老黨員莊稼種植收入還未做估算,僅他初步說出的年收入賬目已達到近20萬元。
搶抓機遇,引領山民脫貧致富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該村由縣政法委包聯。作為有著近40年黨齡的老黨員,自己致富不忘引領群眾發家致富。他在勞作之余,經常到貧困戶家中做工作、出主意。激發貧困戶人窮志不窮,動員大家搶抓機遇、充分利用國家惠農強農富農政策,改變觀念、自力更生。他首先到縣城買了一套商品房,讓兒子以后住縣城發展。并先后動員該村10余戶住房困難群眾通過自主籌資和政府補貼相結合的途徑到鎮、村集中安置點購買了住房。利用自己這些年發展多元化經濟積累的種植、養殖經驗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讓很多貧困群眾脫貧摘帽,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
年逾古稀老黨員,脫貧道上意志堅。千磨萬難還堅勁,健康生活度晚年。今年是該村脫貧出列年,我們真心希望,勤勞樸實,人老志堅的汪興發老黨員身體健康,在該村脫貧摘帽后,繼續引領更多的鄉親們在致富路上奔小康,闊步向前闖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