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吳作毅)由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和陜西省師范大學教育實驗經濟研究所共同組成的科研團隊聯合國家衛計委、陜西省開展的“養育未來:通過科學喂養和教育撫育干預促進貧困農村兒童健康成長”試點研究項目—兒童早期發展活動中心,近日在紫陽縣的瓦廟鎮的廟壩村和東木鎮的關廟村落戶并投入使用。
該項目由國家衛計委投資,陜西省師范大學教育實驗經濟研究所為項目策劃、實施、評估單位。項目旨在提高人口素質,落實國家“十三五”規劃關于“促進人口均衡發展,提高托幼等公共服務水平”的要求,探索如何將營養、健康和家庭親子活動指導等綜合性兒童早期發展干預的不同要素有機結合起來的可行有效方式,并評估其影響及作用機制,讓更多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的嬰幼兒健康成長,給他們創造開發智力的良好機會,為國家今后落實和完善促進貧困農村兒童早期發展相關政策,實現我國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提供決策參考。
項目人群針對貧困農村地區0—3周歲兒童及父母,項目聘請管理員在每周一至周六開放兒童早期發展活動中心,負責在周一至周五分別開展集體活動和親自閱讀活動;養育師定期給家長講解如何和寶寶開展親子活動的方法。
該項目的建成,提高了嬰幼兒監護人與嬰幼兒讀書、唱歌和與嬰幼兒玩游戲的比例,同時對嬰幼兒的語言、認知、運動和社會情感方面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填補了該縣貧困農村0-3周歲兒童營養結構單一、智力開發粗放等短板,為兒童早期發展干預提供了良好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