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烹飪協會、陜西省商務廳支持,陜西省餐飲業商會主辦的第26屆中國廚師節在渭南落下帷幕。在陜菜品鑒大會上,獨具陜南特色的紫陽蒸盆子以湯醇肉香、色香味俱佳等特點獲得評委的一致好評,最終在眾多的參評菜樣中脫穎而出,被評為“陜西十大名菜”。
紫陽蒸盆子是紫陽的一道傳統菜肴,也是紫陽人民待客的一道壓軸菜。因做工講究,費料費時,大氣奢華,“紫陽蒸盆子”成為地方性一道名菜,并被確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說“紫陽蒸盆子”始創于西漢年間,相傳當年漢高祖劉邦率軍東進伐楚,途徑紫陽漢王鎮(現名)時,當地士紳為了歡迎他,特地請本地廚師準備大擺筵席,可是軍隊第二天一早就要出發,制作筵席來不及,廚師靈機一動,就將母雞、豬蹄、魷魚和本地的黑木耳、蓮藕、香菇等加入調料,放入大烏盆中,大火蒸制一夜。清晨,士兵聞香而醒,狼吞虎咽,將烏盆里的菜吃了個精光,個個精神煥發。劉邦見狀大喜,問菜名,廚師一愣神,看見桌上的烏盆,靈機一動說此菜名叫“蒸盆子”。從此,這道菜便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