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戰脫貧攻堅一線 “女支書”不讓須眉
——記紫陽縣新華村第一書記羅曉蘭
通訊員 黃志順 田 珩
收起化妝品,換下高跟鞋,紫陽縣紅十字會女干部羅曉蘭已經駐村扶貧500多天了。羅曉蘭自從被派駐瓦廟鎮新華村任精準扶貧第一書記以來,以扎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當地干部群眾稱贊。
一個支部,就是一面脫貧攻堅的旗幟。入村之初,羅曉蘭憑著多年基層工作經驗,首先結合“兩學一做”抓支部班子建設。她指導村上建立完善了黨員學習、村務管理、民主監督、民主評議等制度,在產業大戶和優秀青年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村級后備干部2名,使村級黨組織的活力和戰斗力顯著增強。
鞏固產業基礎、深挖增收潛力是脫貧攻堅的重要任務。新華村有貧困戶181戶、604人,這里地處偏遠,群眾居住條件差,基礎設施落后,產業發展滯后,勞動力素質不高。
“第一書記就是要帶著群眾干,領著群眾變。”羅曉蘭說。她與鎮村干部討論,決定從魔芋、烤煙兩項傳統產業入手。新華村先后組織魔芋、烤煙技能培訓500余人次,全村新發展魔芋600畝,建設魔芋綜合栽培技術實驗田30畝;投入專項資金30萬元,發展優質烤煙300畝、建密集烤房15座,煙農戶均收入4500元以上。
為了讓貧困人口掌握一門技術,她苦口婆心上門“勸學”,全村30余人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并陸續上崗就業。貧困戶劉開銀一家依靠足浴技術就業增收,還在安置點購買了新房。
兩年來,羅曉蘭累計走訪群眾1800余次,組織召開群眾會、庭院會35次,征求意見建議105條。新華村動員40戶貧困戶移民搬遷,完成3.5公里沙石路改造和8.1公里水泥路維修,新建了村委會活動陣地,新建人飲工程1處、便民橋2座,開展以“講良心、講誠信、講孝心”活動,對21名誠實守信、孝老愛親模范群眾進行表彰。
羅曉蘭回單位匯報工作,從來沒有說過家庭困難。紫陽縣紅十字會長韓冠新也是近期才知道:羅曉蘭的丈夫是一名公安干警,經常出差辦案,上小學的兒子一直由70歲的母親照看。
韓冠新說:“羅曉蘭是用真心、真情工作,在她的身上體現了紅十字會的人道精神,體現了青年干部的責任和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