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俊瑞)為全面落實與省供銷合作總社及省供銷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的現代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合作協議,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切實支持受資試點企業健康發展,監督其履行帶動脫貧責任,建立“政府(省供銷社)+企業+貧困戶”的利益聯結“多贏”機制,實現扶助貧困戶穩定增收,推動精準扶貧工作取得預期成效,近日,紫陽縣啟動實施了現代農業產業精準扶貧試點工作。
為有序推進現代農業產業精準扶貧試點工作,該縣制定了《紫陽縣現代農業產業精準扶貧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在管理體制上,明確了現代農業產業精準扶貧的資金來源及托管模式、投資企業選定及投資方式,投資收益分成及相關投入總的按照“5+2+2+1”的公式,即:受資企業每年向省供銷合作總社及省供銷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提交所受股權投資總額的10%,其中:5%的貧困戶虛擬股權分紅;2%的股權投資風險保證金;2%的流通體系共建資金;1%的品牌共造資金。投資企業承擔帶動貧困戶脫貧任務,即:縣富硒食品有限公司依托其魔芋產業龍頭企業的優勢,以“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在兩年內負責對瓦廟鎮、蒿坪鎮金竹村共630戶在冊貧困戶實施魔芋產業精準扶貧,于2017年底完成全部任務;縣開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依托其富硒玉米深加工產業龍頭企業的優勢,以“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在兩年內負責對高橋鎮、斑桃鎮麻園村共420戶在冊貧困戶實施玉米產業精準扶貧,于2017年底完成全部任務。在落實保障措施上,推進科學增收模式,按照“政府(省供銷社)+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運行;夯實省供銷集團、縣政府和縣富硒食品有限公司、縣開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各方責任,加強統籌協調、組織領導、總結推廣,嚴格督促考核,同時落實報備、報告、監管、聯席會議、督導考核五項制度,確保現代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為2020年全縣實現戶越線、村脫貧、縣摘帽的脫貧目標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