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通訊員 汪可平)一條游艇飛快地滑過,拖起一道長長的波浪。站在紫陽縣漢江水質視頻監控機房,江面情況在大屏幕上清晰可見。“我們安裝了40臺高清紅外攝像機,對沿江6鎮75公里江面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發現污染行為可隨時處理。”該縣水利局副局長王永順介紹道。
近年來,紫陽縣以夯實環;A為“經”、健全監管機制為“緯”,傾力編織漢江水質安全防護網,漢江出縣斷面水質始終穩定在國家Ⅱ類標準。
源頭管控,守住一江清水
紫陽,位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境內漢江全長75公里,涉及支流104條,沿江沿河兩岸住戶4萬多戶11.8萬人,尚不包括縣城6萬余常住人口。如何有效防止點源、面源污染是漢江水質保護工作的關鍵。
“寧可慢發展,也要保護好環境!”紫陽縣決策層擲地有聲。2012年6月,該縣已壯士斷腕的氣魄關停了全縣唯一一個出口創匯的支柱工業企業、年創匯占安康市出口創匯總額60%以上的企業——紅蝶化工公司,隨后又將另一納稅大戶浙陜水泥關停;并提高招商項目準入門檻,嚴控高污染、高耗能項目落戶紫陽,對三產行業、加工業進行排污指數和治污設施預審,在沿江、沿河劃定禁建區,有效防止了點源污染。
在防治面源污染上,紫陽縣不惜血本。近年來,該縣在生態環保建設上投資總額超過5億元,新建污水興建縣城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實施沿江沿河散戶和學校旱廁改造,興建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化糞池,配備鎮衛生院醫源性污水處理設施,完善“戶收集、村清運、鎮處理”的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建立漢江水質保護視頻監控系統,實現了江河沿線無污水直排。2014年,該縣還向國家開發銀行貸款3億元,啟動縣城河堤路綜合改造,擬拆遷5.8萬㎡臨江房屋,目前已完成東段1.6萬㎡拆遷任務,西段已完成勘丈測量工作。
鐵腕執法,嚴查環境污染
唯嚴則可治污,唯慎方可護水。紫陽縣始終保持對違法排污行為的高壓態勢,成立了漢江水質保護辦公室和漢江水質保護聯合執法大隊,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堅持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切實做到監管到位、處罰到位、整改到位。
2014 年10 月,該縣環保局發現蒿坪河流域一處煤炭開采點有廢水外排現象。經調查核實,系該鎮平川村村民劉某非法采礦,導致地表土壤金屬鎘析出,造成水體污染。該局迅速將案件向公安機關進行移送,縣公安局受理后立即進行補充偵查,并對涉案嫌疑人劉某實行了拘留。
“我們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就是要通過查處一批案件,對環境違法行為起到震懾作用。”該縣漢江水質保護辦公室主任陳煥軍說。
執法過程中,該縣充分發揮環保、水利、規劃、住建、藥監、工商、農業、海事等部門的優勢,以沿江、沿河涉三產業、畜禽養殖場所為重點,做到全面定期巡查、不留死角、有案必查。
2014年以來,該縣共開展環保執法196起,整治排污口20余個、關停企業2家、責令停產4家,督查督辦4家,取締6家,查處48起污染漢江水質案件,有力地打擊了違法排污行為,遏制了沿江居民群眾多年來養成的陋習。
健全機制,確保清水長流
為使農村環境衛生整治與管理常態化、制度化運行,紫陽縣還在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上狠下功夫。
建立督查考核機制,將漢江水質保護納入全縣行政“一把手”考核和綜合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重點事項督查、效能監察范圍;
建立嚴格的“兩廠”運行監管機制,堅持每季度開展一次污水處理廠監督性監測和在線設施監測數據對比監測,每半月開展一次“兩廠”運行現場監察。
建立“河長”制,376名鎮干部分片包戶包段管理轄區內環境衛生,實行臺賬式管理。去年以來,3名鎮干部因“責任區”管護不力,受到黨政紀處分;
推行鎮村垃圾收費制度,建立“戶收集、村清運、鎮處理”的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體系,以村為單位成立環境監督委員會。
另外,紫陽還建立了有獎舉報制度,對舉報沿江生活垃圾和污水直排現象并核實確認的給予獎勵;電視臺開設曝光臺,對環境污染違法行為進行曝光……
2014年6月29日,水利部長江委員會在紫陽就江河“打非治違”和漢江水質保護工作進行專項檢查時,對紫陽漢江水質保護工作給予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