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杜韋慰)春耕正忙,農機歡唱。春季是農業發展最關鍵的季節。一年之計在于春,鎮坪縣華坪鎮團結村綠之源農機專業合作社搶抓時節,春耕在希望的田野上,3月1日全面開始進行馬鈴薯機械化播種,團結村的田間地頭處處一派繁忙景象,開播種機的、放種子的、管肥料的,測行距的......分工明確,按部就班,有條不紊。拖拉機的轟鳴聲奏響了一首動人的春耕之歌,田間忙碌的農民就如同跳起了一曲春天的芭蕾。大巴山深處的現代農民,山坳坳里的春耕生產,將所有的希望都托付在一粒一粒的種子上,將所有的熱情播種在無邊無際的田野里,耕耘出一幅華美的畫卷。
近年來,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惠農政策的支持鼓勵下,山區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得到很大提升。鎮坪的耕作機械、種植、收獲、排灌、植保、收獲后處理機械、農產品初加工、設施農業設備、畜牧養殖機械等等都有大幅增加,機耕、機播、機收面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生產在安康市都屬于率先實現,是鎮坪繼茶葉、水稻全程機械化之后又成功開展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據華坪綠之源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張書香介紹:“該馬鈴薯示范基地播種的是鎮坪縣農科所提供的品種“紫薯”“黑署”“費烏瑞它”和當地特色紅心署、黃長署等6個品種,示范種植和帶動周邊面積達500余畝,帶動農民和貧困戶務工50人左右。合作社發展有烤煙、馬鈴薯和蔬菜種植,2018年給農民工發工資就發了52萬多元。馬鈴薯機械化播種技術是集開溝、起壟、施肥、播種、鎮壓、覆土、覆膜等作業于一體的綜合機械化種植方式。具有保墑、省工節種、節肥和深淺一致等優點,采用機械化播種,不僅提高了播種質量,降低了勞動強度,提升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為中耕和機械化收獲提供了基礎條件。
脫貧攻堅使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業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大多數農民都走出了貧困。鄉村振興戰略給農業農村農民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好的發展機遇。張書香說要感謝農業農村局各個部門的正確引導和科技服務,她將進一步推進“合作社+園區+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擴大種植面積,帶動父老鄉親一起甩開膀子加油干,共奔小康致富路。真正發揮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的引導帶動作用,用產業發展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