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向緒娟
冬日的上灣穿上雪袍,更是風景如畫,零星的雪花透過生態網散落在新栽的黃連上,格外的嫵媚,被雪壓彎的樹枝隨風搖曳沙沙作響。
午后,張玉仁帶著兩三個工人驅車來到上灣產業園區,清理被積雪壓住的生態網。雖然左手殘疾,但也沒有阻擋他發展產業的信心,已經種下的2000畝林下黃連是他這幾年來的心血。
出身于農民家庭張玉仁,小時候因為意外失去了左手,20出頭就跟著別人外出打工,做過臨時工、學過漆匠、買賣過中藥材,憑著自己的堅韌不拔在山西礦山上撈到了第一桶金。濃濃的鄉愁,讓他決定回鄉創業。
2012年他回尖山坪村投資新建了大王包水電站,年發電量200萬度左右,年營業額70余萬元。2014年他瞅準上灣的資源優勢,注資600萬組建了鎮坪縣華萬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和鎮坪縣上灣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中藥康養為總攬,發展生態旅游、名貴中藥材林下種植、高山特色林果種植、高山冷水魚養殖、中華蜂蜜養殖等五大主導產業,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以“土地流轉+林地流轉+勞務用工”的方式,帶動農戶本地就業。還先學習各種中藥材種植技術,并且教給來務工的百姓,讓他們先成為長期技術工。
產業旺、企業興、崗位多,讓尖山坪村村民“打工不需遠行,家門口能掙錢”。“我在上灣合作社干了幾年了,最早跟著一起種黃連,現在已經成了張總公司的帶班。”說起這份穩定的收入白云滿臉的幸福。
冬去春來,上灣流轉的120畝土地和5000余畝林地里,有的已經豐收,有的正在播種,每年在這片土地和林地上務工的農戶超過1000余人次。
“實現共同富裕,產業興旺也是關鍵。發展鄉村經濟,也是鄉賢工作的主要目標。”在支部書記王聰看來,引導鄉賢反哺鄉村,能帶來資本、技術等,幫助農村順利融入現代化進程,縮小城鄉差距,共享發展紅利。
鄉賢大力助推鄉村振興,在華坪鎮尖山坪村產業發展中功不可沒。因為有鄉賢的支持和助力,如今上灣中藥材產業示范園區已經成為黃連、瓜蔞、金銀花、云木香、魔芋,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綜合型現代生態循環農業企業,發展林下黃連2000余畝,種植瓜蔞480畝,建成金銀花種植基地450畝和魔芋種植基地520畝,富硒農產品加工項目持續跟進,建加工廠房350平方米,辦公室143平方米、烘干廠房2座,冷庫2座,構建生產、加工生產設備一批,也累計帶動農戶832戶2508人,戶均增收3200元以上。
寂靜的山谷,留下的不僅僅是雪雀婉轉的歌聲和兩道深深淺淺的車轍,還有漫山遍野等候豐收的喜悅和張玉仁“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賢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