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易亮 韓濤 王煒
背井離鄉出門南下打工,學到一手過硬的電子元器件制造技術,收入可觀……懷揣夢想的湖南小伙郭秀清機緣巧合下被引進到鎮坪縣曾家鎮開始創辦欣益電子有限公司。5年間,郭秀清的欣益電子從一家只有6人員工的小工廠,發展為固定員工160人、年產值3500萬元的電子零配件加工廠 。
隨著陜南移民搬遷步伐的加快,不少群眾相繼搬出大山,入住集中安置社區,解決了一些貧困群眾住房難、住房差的問題。但是一些農民增收乏術,為了解決群眾就近就業問題,曾家鎮通過招商活動,“相中”了郭秀清的勞動密集型產業,2016年郭秀清從異鄉來到曾家鎮,經過與當地政府接觸、洽談,分析了市場和勞動力的情況后,決定在曾家鎮籌建社區工廠。
郭秀清說:“因為陜南移民搬遷,很多人住到小區以后就沒有事可做,加上家里有小孩,也沒有辦法外出,只能在家附近務工。我當時覺得這個事情有可行性,所以就決定在曾家鎮辦工廠。”
經過一年的籌備,2017年8月2日,郭秀清注冊成立了鎮坪縣欣益電子有限公司,因為受產品特性的限制,無法全部使用全自動設備生產,需要大量的人工才能完成。郭秀清的小車間雖然招聘的人不多,但卻讓當地的貧困群眾和留守婦女在家門口有了就業的門路。
萬事開頭難,在自己的努力和政府的關心指導下,郭秀清的社區工廠在曾家鎮初具雛形。為了擴大生產,帶動更多貧困群眾就近就業,2018年10月,郭秀清在城關鎮竹溪河口成立了一家新社區工廠,場地面積、車間面積達到500平方米,規劃員工80至100人,但是工廠實際生產后,卻并沒有達到郭秀清預想的那樣。
實際運營的時候發現,人是有,但他們的上班時間沒有辦法達到規定的8小時,他們只能上四五個小時,雖然這個問題算不上創業路上最大的阻礙,但是遇到新問題就要有新辦法去解決。
郭秀清經過仔細觀察,發現來社區工廠上班的大部分都是留守婦女,沒有固定收入,平時在家主要是照顧家庭和孩子的生活,但她們又很想做事?紤]到各種因素,郭秀清想到了一個更加人性化的方式,把“廠房”搬進群眾家中,貧困群眾和留守婦女利用她們的空余時間在家就可以上班,讓他們可以同時兼顧生活與工作,還可以有一份穩定的收入補貼家用。
通過技術把整個產品一分為二,把一個工序分成兩個,將簡單的剔出來,用簡單的設備完成,這給只工作四五個小時的人拿回家就能做。
經過5年的發展,郭秀清在鎮坪已開辦4家社區工廠,年生產電子元件產品600萬只,年生產總值達到3200萬元,F在固定生產員工達到160人、家庭工坊60余個,人均年增收2萬元,拓寬了貧困群眾就業增收路,特別是從去年起,多種因素疊加,郭秀清的欣益電子廠訂單越來越多。
如今,對郭秀清來說,“業安之處”便是吾鄉,曾經的異鄉已是家鄉,隨著欣益電子有限公司的成長與壯大,良好的客戶資源和穩定的訂單,也讓他有信心把群眾身邊的“小工廠”,做成鞏固脫貧成果和推動鄉村振興的“大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