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江濤
在共產黨的書記序列中,村支部書記應該是最“小”的一級,而在鎮村脫貧攻堅工作推進中,“第一書記”卻是最忙的一級。
一碗湯圓
夕陽掛在山巔的樹梢上,漫山的秋葉都被映襯的火紅金黃。在五星村三組山坳中的一戶人家門外路口邊,83歲的貧困戶柏上喜倆老口在蕭瑟的秋風中已經站立了一個多小時了,倆老人的眼睛始終緊緊盯著進山的那條蜿蜒的小路的路口,不言不語,宛如兩尊石刻的雕像,就那么靜靜的佇立在夕陽下。在斜陽即將隱沒于山后時,小路上一個人影遠遠地出現在山腳下,老爺子柏上喜瞇著眼使勁的盯了會,急忙轉身對老伴說:“是他,你快回去準備”。
說罷,老爺子朝著那人迎去。來人是一個挺帥氣的小伙子,疲憊的神態下依舊是急匆匆的步履。看到老爺子過來,他加快了腳步,遠遠地大聲對老人問道:“老爺子,你這是要去哪兒”?柏上喜笑著說:“沈書記,下午時候我看到你上去了,去三組最遠那一戶要走1公里多山路,曉得你一下會轉來,路不好走,肯定渴了,我讓老婆子在家給你煮了點喝的,專門在這來等你的”,不由這位年輕的沈書記多說話,拽著他就朝家里走去。一進門柏上喜的老伴就端著一碗煮好的湯圓過來,沈書記也沒多說話,接過湯圓,潮濕的眼眶卻沒有掩飾住內心的感受。吃著這碗湯圓,他覺得格外的甜。
受命駐村 這位年輕的書記叫沈政偉,是鎮坪縣審計局駐五星村第一書記,2019年5月7日是個特殊的日子,鎮坪縣正式退出貧困縣系列,脫貧攻堅迎來了階段性勝利,18位第一書記選擇了繼續留任,沈政偉也是其中的一員。轉眼間他已經在五星開展幫扶工作4年了,駐村已達2年,先后兩次進入脫貧攻堅一線,從2016年3月作為第一批駐村干部駐村8個月,再到2018年7月再次以第一書記的身份駐村至今。
在2018年年5月一個讓他人生充滿喜悅的日子,家中剛剛出生的小寶貝給他新婚的家庭充滿了溫暖。6月沈政偉正休假在家陪伴妻兒之時,局領導的一個電話讓他迅速回到單位要有新的工作安排。接到電話的第二天,沈政偉懷著忐忑的心情踏進局領導的辦公室接受組織上的談話,局領導對他說:“小沈啊,今年正是全縣脫貧摘帽的關鍵之年,我們的駐村工作隊員因工作關系變動調往外縣,駐村工作隊需要補充人員,準備派你下去,你考慮一下,明天給我答復”。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沈政偉愣了一下,他很明白,組織上派他下基層是對他個人的培養和鍛煉,機會也是難得,可是老婆剛剛生完孩子,又是剖腹產,身體還不好,孩子又沒人帶,家庭中的種種困難讓他一時之間處于矛盾之中。晚上回到家,沈政偉一直沒想好咋給老婆開口說這事。妻子看著他躊躇不定的樣子,問他是不是有啥心事。沈政偉醞釀了一下說:“今天局領導和我談話,近期要派人駐村,讓我考慮下”。妻子說:“這個事情其實我也想到過,你是單位的年輕干部,肯定是要下去的,我也有了思想準備,沒想到這么快,我知道你擔心家里,我也想過,和咱媽商量下,把工作辭了回家幫忙來帶寶寶,我也支持你下去。”聽到這一番話,沈政偉感到心里一片潮乎乎的,一時之間不知道咋回答妻子了。下村前一天,沈政偉不慎將右手摔成骨折,第二天他還是打起了石膏板,告別了家人,又一次進入了脫貧攻堅第一線工作。
小書記的新起點
剛來的時候,由于受傷的手的緣故。沈政偉工作生活很不方便,但他還是憑著毅力挺了過來,工作慢慢進入角色,也學會了用左手打字和拿筷子吃飯,逐步適應了駐村的工作節奏。8月他去掉了石膏板,沒想到,時間長了,手指不能靈活伸縮,還得慢慢鍛煉適應。沈政偉出生在農村,上學也在農村,現在工作又回到了農村,但對他來說農村工作卻一點也不熟悉,工作如何開展,怎樣打開局面,他的腦子里跟漿糊一樣,找不到一塊敲門磚。帶著滿腦子的疑惑,他思索了三個晚上還沒有頭緒,后來想了下,反正啥都不熟悉,干脆去戶上跑一跑。想到就做到,帶上筆記本沈政偉先去了王尤周的家里。通過交談了解到老王家中2人,雖然年齡大了,但還是勤勞,養有6條豬、喂了70多只烏雞,還種的有魔芋、洋芋和玉米,自己再烤點酒。由于年齡大了,缺乏技術指導,產業成效一般,烤得酒、生豬和烏雞銷售困難。跟老王的一番交談,讓沈政偉摸到了工作的切入點,他用了2個周的時間完成了85戶貧困戶的遍訪,并梳理分析找原因、找對策、找銷路,終于打開了下鄉扶貧的第一步。
基層的工作的復雜性,也讓沈政偉逐步成長起來,摸清了門路,每接觸村里的一件具體事務,他都能有所收獲,和老百姓溝通交流,都能學習到處理不同事務的不同方法。
五星村有黨員20名,分布在四灣五梁平鎮公路一條線的立體位置,管理難度大,人員也比較難以組織起來,針對這些情況,沈政偉在擔任第一書記來,首先做的是定規矩養習慣,堅持5號和20號召開支委會議和黨員會議,做到先學習后討論再談心,一步一步提高思想認識,然后將村上的項目建設、產業發展、低保評審、財務使用等全部納入黨員大會,充分發揮每個黨員的作用,讓全體黨員獲得參與感。最后爭先進樹模范,至今五星村支部已被縣委組織部連續四次評為“支部建設紅旗村”,五星村的黨建工作也被縣委組織部確定為全縣基層黨建觀摩點,迎來全縣村支部的觀摩。
基層黨組織的加強,也為其他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保障。比如:村民龍某,30來年未回家,7月回來,聽說貧困戶享受的各種優惠政策,遂起了不良心思,將多年未居住的危房錄成居住視頻發入村民群形成負面影響來達到個人目的。經調查后,黨小組的老黨員上門對其進行政策宣講和嚴肅批評教育,剎住了等靠要的苗頭。做到了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
2019年是鞏固提升之年,沈政偉與村里一班人年初就早早的制定了村戶鞏固提升方案,重點放在到戶督促落實。春耕時,他逐戶走訪,了解到農戶愿意發展洋芋種植,可是沒有種子,后來和村支書商量,試著接觸了村內的洋芋廠,通過協商調配了8000斤種子給三合寨合作社,合作社通過訂單以1:1.2的方式提供給農戶,銷售時再依托村內合作社出售,解決了產供銷的難點,年底收購時,全體農戶及時歸還了種子,剩余的2萬斤洋芋由合作社集體收購出售。
小書記的五星情結
隨著時間的沉淀,小書記沈政偉為五星村干的事情逐漸多了起來,五保戶沒有更換的被子他急忙申請民政救助,農戶自產的烏雞、臘肉、雞蛋、洋芋粉賣不出去,他想方設法通過朋友圈前后幫助10余戶貧困戶銷售,取得生產經營性收入達3萬余元。農戶發展生產缺技術,他聯系技術專家上門服務送技術。村里的水、電、路出現故障,他總是第一時間及時想辦法解決。每逢村里有考上大學的學生,總是想方設法籌資金,給他們送一份溫暖和關懷。
沈政偉與五星村的感情、與農戶的感情也隨著歲月的流淌日漸深厚,于是就出現了前面一碗湯圓的故事,他的五星村情結愈加濃厚。一次入戶時沈政偉手提包的系帶掉了,貧困戶唐承芳偷偷地拿著針一針針的給他縫起。一次入戶王尤周家,走的時候,老兩口拉著沈政偉的手說:“小沈啊,你對我們五星村、對我們老兩口太好啦,我不知道咋感謝,你娃娃還小,整天還呆到村上搞扶貧,這是你姨的心意你收下,給娃娃買罐奶粉吃”,說著,遞給了他500元錢。聽了這些話,沈政偉的心里酸酸又暖暖的,眼里含著淚水,感覺扶貧的艱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他握住老兩口的手說:“感謝王叔和姨,你們的心意我明白,現在提倡新民風建設,我昨天才在會上給大家做了宣講,我要主動帶頭踐行新民風,請你們理解和支持”,他推回了這500元,卻在心里接受了一份沉甸甸的情感。
這些點點滴滴的故事,深深打動著沈政偉的內心,每當他看到這一雙雙樸實的眼神,他內心總是不由自主的冒出一個讓自己也無法遏制的念頭:留下來,他們需要我!在脫貧攻堅迎來了階段性勝利時,沈政偉毅然決然的主動留了下來,沒有向組織提出回去的申請,他成了一個真正的五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