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周益衛)近日,為推進產業脫貧,助力全縣如期摘帽,縣財政局、扶貧局起草,縣脫指辦印發的《鎮坪縣資產收益扶貧項目實施細則》正式出臺,是我縣在探索脫貧攻堅體制機制創新的又一有益嘗試。
明確準入條件。效益是資產收益扶貧項目的生命。選擇項目主體必須按照誠信經營、財務規范、制度健全的原則,進行資格審查。擇優選擇與貧困村或貧困戶建立利益共同體,預期帶動效果明顯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龍頭企業。
明確實施原則。堅持行業主管部門的指導性與基層的主創性相結合,在原則范圍之內,鼓勵大膽探索實踐。資產收益扶貧項目實施應堅持依法依規原則、帶動脫貧原則、推動發展原則,確保資金安全原則,強化風險防控。
明確項目范圍。大力引導項目主體精準投資方向,精選投資項目,實現投資獲益與有效扶貧的有力結合。細則規定:在不改變用途的情況下,將中省市縣財政涉農整合資金投入到設施農業、種植業、養殖業、光伏、水電、鄉村旅游以及能夠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增收的加工、流通企業等項目。
明確保底收益。扶貧是資產收益扶貧項目的靈魂。建立健全收益保底機制,保障貧困戶不低于投資額6%的年保底收益。脫貧攻堅期內,保底收益不受企業經營狀況的影響,切實推動貧困群眾就業與增收。
明確過程監管。縣財政、扶貧、農科科技部門和鄉鎮應加強對村集體的指導,建立完善資金投入風險評估機制和資金退出機制,加強對扶貧項目公告公示、風險防控等工作的監督和指導,強化財政支農資金形成資產的監督管理。根據脫貧情況,適時開展受益對象動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