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易亮)入冬以來,鎮坪縣就業脫貧工作以第三季度追趕超越點評為契機,以就業脫貧冬季補短板工作重點,為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不斷總結經驗,查漏補缺,正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以干克難的進取精神,迎接即將到來的國考大關。
實施四大脫貧計劃。一是實施勞動能力提升行動計劃。開展種養殖實用技術培訓3212人。二是實施勞務脫貧增收行動計劃。充分利用重點項目建設、園區、龍頭企業等帶動載體,實現農村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達到輸的出、穩得住、能掙錢、能脫貧,實現“轉移一人、脫貧一戶”。三是實施創業就業示范工程計劃。申報創建市級創業孵化基地2個,縣級創業孵化基地5個,促進園區帶動更多創業者創業,使“園區+貧困戶”脫貧模式得到廣泛應用;實施“創業者+貧困戶”對接脫貧,創建2個農村勞動力轉移示范鎮,2個創業示范鎮,3個創業示范村,建設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基地3個,全年實現培育貧困戶創業個體45個;在城關鎮開展啟動實施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中困難人員就業示范工程。積極鼓勵園區、農頭企業在門房、廚師、保潔保綠、安全管護、后勤服務等方面開發公益性崗位,轉門解決貧困戶中“三無人員”等貧困勞動力就業200人以上。四是實施優惠政策支撐行動計劃。全年發放貧困戶創業貸款600萬元,對當年務工收入2萬元以上的貧困戶,能提供有效憑證給予500元補助,提高了貧困戶務工積極性。
整合全縣培訓資源。對現有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經貿),職業農民培訓(農林科),雨露計劃、人人技能工程(教體、人社)和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人社)等涉及農村培訓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懸掛縣培訓中心主體牌子,承擔全縣職業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及勞動力轉移、企業員工崗前培訓、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學歷證書培訓等其它部門、行業培訓,從而形成“統籌安排、資源共享、各履其職、各計其功”的工作機制和辦學格局。抓好“兩個示范”。一是抓好幫村示范,在各個幫扶村開展實施“訂制企業+經濟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新模式,以省級信息化示范村建設和旅游招商等項目為契機,推動我縣幫村建設取得突破發展。二是深入“班子聯鎮、領導聯村、干部到戶”示范效應,實施領導班子帶頭下鄉鎮,科級領導包抓示范村,機關干部到組戶計劃,進一步摸清全縣貧困戶就業現狀、需求,為實施精準就業脫貧打好基礎。
唱好公崗開發三部曲。截至目前,共開發公益性崗位380個。其中特設公益性崗位104個;公益專崗實現了115人就業;護河員公益性崗位開發161個。一是公益性崗位堅持以盤活存量、摸清底數的方式,嚴格按照新增、退出程序,剔除非貧困勞動力和已經享受三年以上人員,將清理出來的崗位全部用于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安置就業,建立了正常進入、退出機制。二是公益性專崗開發持續推進。以挖掘增量的方式進行部門聯動形成合力,其中農林科技局開發生態護林員226個,交通局開發農村公路養護員56個,衛計局開發保潔員21個,公安局開發協警14個,雙創辦開發環衛和綠化員36個,組織部開發駐村炊事員58個,擬在2018年開發更多的崗位,制定了《鎮坪縣公益專崗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崗位管理辦法》,加大公益專崗的力度,讓更多的建檔立卡人員能夠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三是特設公益性崗位在全縣已實現46個村每村2-3人公崗人員104人上崗就業,進一步解決了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三無人員”(三無人員即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就業問題。
深化“四個優先”。一是深化全縣在冊貧困人口免費培訓優先,針對全縣貧困戶需求培訓,優先保障,實施專人落實。二是深化就業創業指導優先,對貧困戶就業創業過程中存在和遇到的問題,優先予以解決,為貧困戶就業創業及時排除障礙。三是深化政策、資金扶持優先。針對全縣在冊貧困戶,各項扶持政策、貸款資金實施重點保障,確保用于脫貧攻堅資金不低于就業創業總資金的30%。四是深化就業優先。針對貧困戶有就業意愿和就業需求的,實施信息、崗位優先保障制度,村村建立就業崗位發布專欄,為還沒有互聯網通訊條件的貧困勞動力提供家門口崗位選擇機會。
今年以來,鎮坪縣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不斷解放思想,逐項突破就業脫貧工作中的重點、難點,想盡辦法形成合力,解決貧困勞動力穩定創業就業問題,努力做到戶戶聯產業、人人有技能、個個能就業的長遠目標,為實現2018年整縣脫貧摘帽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