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可人 謝坤元)堅持用產業帶動貧困戶就業增收,加快脫貧攻堅戰勝利步伐,城關鎮新華村津元春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助力了這場艱苦的戰役,成為了城關鎮非公企業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先進典型。
津元春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蜂蜜已經有十年的歷程。2016年3月,公司成立了產業脫貧攻堅工作組,對全縣脫貧村進行了走訪。經過系統比對,看好了中蜂養殖這一投資小見效快的傳統農業項目。
之所以將中蜂基地選在城關鎮新華村,是因為這里地勢平坦,氣候宜人,交通便利,高山上有豐富優質的蜜源條件。村民對養蜂的熱情很高,不足的是養蜂技術略有欠缺。在選址的思考中,津元春公司董事長謝坤元曾有過猶豫,但他深知高山區域貧困戶沒有比養蜂更好的脫貧項目。加上鎮村兩級對養蜂產業發展的大力支持,為他解決了許多難題,他深深感動,為了帶動整村脫貧,他毅然選擇了將基地建在新華村。
于是,在脫貧攻堅全國都拉響新號角的時刻,謝坤元懷揣著一份企業家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決心用自己的企業,扎扎實實助力脫貧攻堅。他首先與貧困戶需求對接,迅速確定扶貧幫帶模式,把助力脫貧攻堅作為實現企業利益增長和貧困戶增收雙重目標的一種途徑。采用示范基地幫能人大戶帶動貧困戶的“1×5×10”扶貧模式,即:一個村建1個養蜂示范基地,培養5個相對能干的人,每人帶10個貧困戶。這樣一個基地就能帶動至少50個貧困戶參與到產業建設中來。
鎮村兩級的大力支持解決了津元春公司發展過程中的許多難題,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同時,簽訂了《黨支部+公司+貧困戶中蜂與果蔬產業扶貧幫帶協議書》,明確了三方的權利與義務。在協議中,津元春公司負責養殖技術指導,產品加工和銷售,出資建設中蜂養殖和山野菜綜合示范基地,免費為重點貧困戶提供蜂箱蜂種和技術培訓,回收產品;城關鎮新華村黨支部負責組織貧困戶實施協議項目,為產業建設創造條件,協調化解生產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貧困戶向公司提供質量合格的蜂蜜、山野菜以及其它需要公司幫助銷售的農產品,按保底價收購。貧困戶自銷產品的,公司給予運輸費用補貼。2017年7月初,公司將范圍擴大,分別與新華村、發龍村、得勝村等135戶貧困戶簽訂了不同內容的幫帶協議,帶動貧困人口265人,計劃年度帶動貧困戶增收120萬元以上。
正所謂“扶貧先扶志”,津元春公司的幫帶協議逐漸消滅了部分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將貧困戶由“讓我發展”變為“我要發展”,同時教會了他們中蜂養殖技術,為助其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在企業帶動貧困戶發展的過程中,生產基地設施和技術培訓經費投入是產業扶貧的關鍵所在。截止2017年6月,津元春公司的基地建設和對農戶無償扶持就已投入資金35萬元以上,其中免費為貧困戶發放蜂箱185個、蜂種150箱,合計13.5萬元。在城關鎮新華村租賃貧困戶山林5千畝放蜂,支付農戶租賃費7.5萬元。為了確保企業幫帶工作有成效,公司還增派3人長期駐扎在貧困村,幫助他們選擇地塊、規劃種養數量,上門技術指導。目前,幫帶貧困戶和基地養蜂總量超過了1000箱。
為了讓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到脫貧攻堅的工作中來,津元春公司結合產品特點,在包裝上打出“扶貧訂購、助銷增收”的標示。并承諾只要是和公司簽訂協議的貧困戶的合格農產品,需要公司助銷的,一定會全力收購銷售,執行保底收購。并引導農戶開發高品質原生態農產品,做好市場宣傳,組織專門隊伍走出鎮縣開展推銷活動。對質量檢驗合格的貧困戶所產蜂蜜,公司提供包裝及標示,統一組織銷售,只收取包裝成本費用,增值部分留給貧困戶。
在如今脫貧攻堅如此嚴峻的形式下,僅僅依靠單一產業難以惠及所有農戶。因此,結合鎮村兩級的支持和幫助,津元春公司制定了分門別類的幫扶措施:一是保底價收購貧困戶質量合格的蜂蜜、竹筍、土豆、林果、土豬肉、土雞等;二是實施項目優先選用貧困戶勞動力務工,符合條件的到企業長期就業;三是吸納貧困戶山林(土地)入股,或利用政策性資金入股,公司支付租賃費或參與分紅增加收入;四是堅持免費教授貧困戶養蜂和野菜培植技術,增強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五是逐步引導貧困戶進入大市場,學會識別市場需求,把握產品質量標準,熟練掌握生產技能。真正做到從源頭遏制貧困,讓貧困群眾都能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