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不貧困 大伙兒評議說了算
——鎮坪縣扎實開展扶貧對象核查和數據清洗工作見聞
“脫貧攻堅刻不容緩!主動適應更嚴格的標準和要求,變壓力為動力,堅決打贏這場攻堅戰!”鎮坪縣縣委書記羅萬平在脫貧攻堅指揮部擴大會議上擲地有聲。
連日來,鎮坪以“十條鐵規”為標準,迅速行動,結合省市方案,迅速印發鎮坪縣扶貧對象核實及數據清洗工作方案、紀律規定、檔案規范指南等,縣鎮村三級干部沉下身子,把中省市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迅速落到實處。
各級各部門領導干部深入幫扶貧困村,走村入戶與廣大群眾零距離接觸,宣傳黨在新時期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精準脫貧的相關政策以及貧困戶識別的一系列流程。一路奔走,他們風雨無阻,不落一村、不漏一戶“地毯式”、“拉網式”摸底排查,為如期實現脫貧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黨政立威 決策先行
針對現階段的一些問題,鎮坪先后召開常委會、培訓會、現場辦公會、村組院落會、民主評議會,逐村逐戶全面細致開展扶貧對象核實和貧困人口數據清洗工作。同時還召開民主生活會,對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刻解析剖析,進行自查自糾,研究整改方案,并限時整改。
進一步夯實縣鎮村戶四級責任,明確縣委常委聯鎮、縣級領導聯村的具體工作職責到村到人到時間節點。各鎮由黨委書記負總責,鎮扶貧信息監測隊具體抓落實,村明確建立由聯村領導任四人工作組長負責機制,戶由包戶干部具體落實的“四級包抓”機制,縣鎮村戶四級責任夯實到人頭、任務清單下達到人頭、時間節點統籌到人頭。
同時從5月開始,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建立周例會制度,實行“周三單”機制,周一曬單、周三跟單、周末清單,對一周工作以清單方式交辦到指揮部每一個責任人和各職能部門,提高執行能力。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24小時電話暢通,專家熱線解答相關政策,受理轉辦來電來訪,確保高效推進。
各聯村領導和包村干部進一步配合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及村干部深入各村、各組、各戶,摸底調查基本情況,嚴格按照貧困戶識別標準,剔除在冊財政供養人員家屬等“九種情況”的戶,確保貧困村的生活困難群眾全部進入貧困戶貧困庫。
對各村摸排的貧困戶,嚴格按照貧困戶精準識別流程,通過召開村民大會進行評議。最后,將評議大會評議的貧困戶、新增和剔除的名單在村民大會上進行再次評議。對評議、公示后無異議的貧困戶名單上報鎮脫貧攻堅辦公室,經鎮脫貧攻堅辦公室再次核實公示無異議后上報縣脫貧攻堅總指揮部。
走進群眾心里 傾聽群眾心聲
夏日的鎮坪,艷陽高照。數據清洗的浪潮席卷著整個鎮坪縣。縣鎮村各級干部始終穿行在農家小院、田間地頭,風雨無阻,毫無怨言。
一路走來,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動。
為使數據清洗準確無誤,確保真正困難的群眾都進入貧困數據庫,剛懷孕四個多月的城關鎮鎮干部盧敏,帶領兩名村干部,每天一大早就進村入戶,逐戶宣傳,調查各戶的基本情況,走累了,坐在路邊石頭上歇息一會;渴了,頭伸到水龍頭上喝些涼水。為了盡快盡早的摸清全村各戶的基本情況,她拖著行動不便的身體馬不停蹄的入戶,她所包抓的村離鎮政府三公里遠,有時入戶結束后,天色已晚沒有便車,她只能步行走回鎮上。
在華坪鎮尖山坪村,工作組一行四人來到二組村民候長志家,老候一家熱情的招呼工作組成員在堂屋坐下,當說明來意,老侯看完名單后說到:“對于這些貧困戶我沒有意見,鎮上、村上、部門的同志對村里的情況還是非常了解的。相比較來說,這些戶還是困難些。要說哇,現在國家的政策就是好,娃兒上學不要錢,得個病還能報銷,年齡大了國家還拿錢養老,退耕還林、糧食直補,哪樣都給錢,農民實惠多啊!”話語里溢滿感恩之情。
“你們看我,五十幾歲憑著一雙手,沒給國家找麻煩,沒有欠一份賬,還不是把房子蓋好了,生活過的很好啊。”看著自己舒適安逸的家,老侯臉上洋溢著自豪。
“可是,唉!”老侯嘆了口氣,說:“現在一些年輕人,三、四十歲正是得力的時候,還爭到當貧困戶,懶啊!去年組上開會要給我幺兒評貧困戶,我當時就說。‘他要評成貧困戶,我侯家的先人都要爬起來打我臉,人都有一雙手,只要勤爬苦做,哪有富不起來的?’”老侯樸實的一番話,感動之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走進脫貧戶劉世海的家,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條,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今年62歲劉世海,是個種田的好巴適。小兒子高度智障,生活無法自理,24小時需要人照顧。四年前給大兒子劉建娶媳婦,家里欠下4萬元的外債,如今又剛添孫女,一家六口人的生活舉步維艱。大兒子劉建也算是勤勞,可屋漏偏逢連夜雨,連續幾年開小貨車賣菜生意連續虧損。幫扶干部吳靜知道這個情況后,趕緊讓劉建改行,介紹劉建到縣城建筑隊學習衛生間防水技術。劉建得知這個學技術的機會來之不易,更加勤奮好學、吃苦耐勞,很快從學徒成了師傅,由于劉建做的防水質量好、價錢合理,漸漸聲名遠播,找他做防水的人越來越多,生意逐漸紅火。
劉世海看到大兒子的生意越來越好,頓時感覺生活有了奔頭,也不甘示弱,在家里喂3頭豬、種了十畝洋芋、十畝玉米,收入也不錯。2016年底不但還清了外債,還小有積蓄,老劉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了。
通過包扶干部的幫扶和自己的努力,劉世海脫貧了。對于以后的生活,他充滿自信地說:“現在生活有了保障,一年能賺不少錢,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鎮村干部就是這樣,用腳步丈量著民情,換來了群眾的明白和理解。
變壓力為動力 干部走在前列
為使數據精準,“五一”期間,各級領導干部不休假,干部職工繼續走村入戶。縣、鎮脫貧攻堅辦公室工作人員對各村貧困戶逐戶了解情況,各鎮分管脫貧攻堅的副鎮長前一天在包抓的村上民主評議到凌晨結束,第二天頂著布滿紅血絲的雙眼,清早又坐在會議室聽各村數據清洗情況匯報。“雖然很苦很累,但是扶貧對象核實和數據清洗工作進展順利,我們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樸實無華的話語道出了基層干部的心聲。
然而,脫貧攻堅,仍然道阻且長。家住華坪鎮尖山坪村74歲的尤燦華老人得知入戶工作組來到村上,立即找到工作組,要求把大兒子評為貧困戶,老人固執地認為兒子符合貧困戶的認定標準,應該納入貧困戶公示名單。
工作組來到尤燦華的家中了解情況,大兒子尤成洪今年40歲,愛人早年離家出走,他和8歲的女兒長期與老人生活在一起。尤成洪會電器維修,但干活拈輕怕重,沒有固定收入,生活沒有保障。兩個老人擔心自己老了,孫女的生活沒有保障。
尤燦華說:“我大兒子為啥就不能成為貧困戶了,你看他一個人,帶著個娃,又沒有固定收入,怎么就不符合標準啦?你們的尺子放松些,他不就進去了。”
面對尤燦華的不解,氣氛一度陷入尷尬。為了緩解氣氛,工作隊長謝增珊首度發聲:“老人家,你兒子有手有腳,又有技術,只要他是踏實肯干,就沒有過不好的日子啊!40歲正年富力強,連女兒都養活不了。再苦再難,父親也應該給女兒樹立個標榜啊!有困難,村、鎮、縣工會都會想辦法幫忙,扶持他發家致富。”
看見尤燦華老人默不作聲,工作組繼續勸說道:“要符合政策肯定會把你兒子納入的,但咱們搞扶貧,必須一把尺子衡量到底,這樣才能讓群眾信服。村上像你這樣的情況還有幾戶,如果你家兒子被評為貧困戶,那其他家怎么辦?”
通過工作組的耐心勸說,老人終于不再要求給兒子申請貧困戶了。“我要打電話把老大喊回來,把你們說的話講給他聽,讓他好好利用自己的技術,好好掙錢養家。”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通過連日來的干部入戶,老百姓對脫貧攻堅政策知曉率高.此舉,為2018年整體脫貧摘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