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筆者來到鎮坪縣曙坪鎮馬鎮村,村支書文曉冬正組織黨員干部傳達學習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文曉冬是手繪扶貧地圖一不小心成了“網紅”的“娃娃書記”。 同時,她也是鎮坪縣這次參加省黨代會的兩名黨代表之一。
今年29歲的文曉冬是白河縣人,長著一張“娃娃”臉,對待群眾很熱情,所以很多村民親切地叫她“娃娃”書記。在馬鎮村村委會,筆者見到了文曉冬,她才生完孩子沒多久,產假還沒休完就上班了。她說:“省委婁書記所作的黨代會報告體現了為民務實的情懷,報告高度關注民生事業,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當前最關心的教育、健康、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安居環境等民生問題。特別是每個縣都將通高速,每個縣都將有標準體育場和足球場,每個社區都有群眾文化活動場地等,令人鼓舞,催人奮進。”
文曉冬表示作為一名基層黨代表,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要全面貫徹落實黨代會精神,認真學習好、傳達好、貫徹好。用這次報告精神指導今后的工作,苦干實干、敢闖敢干、有所作為。目前,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要進一步推行“支部+”模式,整合資源,規模化發展,爭取壯大村集體經濟。對于因事沒有來或者在外地的黨員,借助“手機+黨支部”平臺、黨員微信群,讓所有流動黨員可以學習黨代會精神。
馬鎮村是一個典型的高寒山村,距離鎮政府20多公里,平均海拔1250米。2015年,馬鎮村由原來的三個村合并成一個村,村上很多村民大都居住在河兩岸,一路上,村民都熱情的和文曉冬打招呼。能看出文曉冬已和這里的村民打成了一片,村民也早把這位“娃娃”書記當成了自己的閨女。
其實,文曉冬去年2月才到這個村任支部書記。上任伊始,她發現要想打開工作局面,就必須先與村上的群眾“打成一片”,先到各家各戶去認個門。村里的人居住比較分散,有的人家甚至要走一天的山路才能到,但她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走完了全村所有的戶。
在入戶的過程中,她意識到,因為地域較大,戶數較多,加之居住又相對分散,要把每一戶的基本情況都熟記于心還是比較困難。這時,文曉冬想到了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萌生了手繪村情扶貧地圖的想法。入戶時,她隨身帶著畫夾和紙筆,每到一戶,她都在地圖上進行標注,并詳細記錄每一戶的居住地點、房屋結構、家庭人口、致貧原因、幫扶干部等基本信息。一張地圖她要重復繪制很多遍,終于將全村七個村民小組的扶貧地圖全部繪制了出來。
有了地圖,開展扶貧便有了“眼睛”,她和村上的扶貧干部經常拿著手繪地圖研究工作,大家一致認為,小小的地圖就好像一個指南針,為大家指明了工作方向。
針對馬鎮村交通不便等現實問題,引進古鹽道旅游開發公司,以兩租兩單模式發展高山蔬菜種植。同時支持國香野豬合作社、雙馬農貿公司等本地企業的發展,擴大群眾的增收渠道。針對馬鎮村高寒山區的特征,引導群眾發展高山蔬菜300畝、烤煙種植195畝、高粱種植100畝,促進農民增收。
在村民眼里,這位“娃娃”書記除了工作認真、負責,最主要的是,她把村民當自己的家人,發自內心的對村民好。在馬鎮村的日子里,周圍群眾就經常給她送菜、送雞蛋,這又讓她感到很為難。她說:“村民對我好,我只能用更加努力的工作和服務來回報他們。”
目前,馬鎮村已經整村脫貧。她的目標是,村和鎮之間的路年久失修,盡快把路修寬修好,讓群眾的農產品變成錢。對于脫貧戶還要繼續幫扶,讓村民在今后幾年依靠產業真正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