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小鷗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有許多的創業者,曾經在外面拼搏、奮斗,一朝功成,懷揣著感恩之心衣錦還鄉,開啟新的征程。旬陽縣神河鎮灣寺村青年袁立就是其中的一員,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刻,他不再刻意追求名利,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生他養他的故鄉,立志帶領父老鄉親共赴小康。
灣寺村有五個村民小組,458戶1522人,由原四個自然村合并而來,山大人稀,自然條件極差,全村80%的青壯年勞力都外出務工以維持生計,村內主導產業只有數量不多的烤煙和零散的拐棗。1985年出生的袁立,從學校畢業后他就學習了駕駛技術跑起了貨運,經過5年的拼博他的生意已小有成就,并積累了一定的財富。
2018年,袁立回到家鄉看著扶貧干部們奔波忙碌的身影,他深受感動,放棄了貨運生意,進入該村擔任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一職, 2019年村“兩委”實行“一肩挑”,面對灣寺村班子整體年齡大,后備力量不足的問題,袁立作為村黨支部最年輕的一名黨員,臨危受命任灣寺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職務。此時正值脫貧攻堅各項任務清零關鍵之時,他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及駐村工作隊沒日沒夜地工作。
說干就干,要想真正使鄉親們富裕,還得走產業脫貧致富之路。通過對村情的細致分析,決定種植烤煙100畝,推行“村集體+貧困戶”的“烤煙扶貧模式”,帶動村內的弱勞戶、無勞戶增加收入,同時解決困難群眾村內就業問題。面對啟動資金難題,他積極奔走,甚至不惜賣掉自己貨車;面對煙草地塊問題,他不落一戶,親自上門做思想工作。袁立用踏實務實的工作熱情和為民負責的工作態度贏得了村民信任,現在灣寺村的煙地里,村民們正在忙著大田起壟、覆膜,興產致富的勁頭十足。
秤砣雖小壓千斤,村官雖小責任大。村干部沒有節假日,也不存在朝九晚五。有的只是干不完的工作,大到基礎設施建設,小到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得管好。灣寺村是神河集鎮供水的水源地,水質的好壞關系上萬群眾的安危,袁立定期組織村民對灣寺境內的河道垃圾進行清理,以確保集鎮飲水安全;灣寺村有一條入組路暫時無人養護,他就動員他的家人義務養護;村里的五保戶去世,他一馬當先料理后事;有些無人照料的貧困戶老人,他開車送住養老院;還有的群眾因外出無法回來繳納合療和養老保險,他都先行墊付;他組織貧困勞動力定向就業、村內務工,確保就業全覆蓋......但凡群眾有什么困難之事他都樂于幫忙解決。
有人問他:“一年開大車收入二三十萬,為啥放棄這么高的收入,非要去干那錢少還出力不討好的村干部呢?”他只是微微一笑不搭理。有時他也會說:“趁著年輕,想為鄉親們辦點事”。也有人問他“你當村干部后悔不?”他深吸一口氣堅定的說:“不后悔”。
學習、進步、成熟是一個年輕干部的必經之路,在成績的面前他并沒有駐足,而是整裝待發積極面對下一場“戰役”。“生命不止、奮斗不息”,這是他的格言,也是他踐行自己初心和使命的動力。他表示,在鞏固脫貧成效和鄉村振興新挑戰中,將不辱使命,克難奮進、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