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倩
近年來,旬陽市緊緊圍繞“八五”普法規劃,將法治元素融入城市建設、市民生活,挖掘、整理、保護、利用法治文化資源,建立一批法治陣地,依托陣地“小載體”,讓法治宣傳教育實起來、活起來、亮起來,傳遞法治“大能量”。
因地制宜,建強法治實體陣地
白柳鎮將“三力聯調”融合進法治陣地,用理論宣傳、名人名言、法治版畫的方式開展普法宣傳,為集鎮街道增添了濃濃“法”味,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法治文化“一條街”。
金寨鎮寨河社區是省級民主法治示范社區,在社區的廣場上,有一條長長的法治文化長廊,其中不乏圖解民法典的普法案例、未成年人保護法、反電信網絡詐騙等法治知識,既是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也是學法用法的好歸宿。
為沉浸式普及法律知識,旬陽市建成首家法治宣傳教育基地,采用多媒體、情景交互、實物展板等技術手段,真實再現憲法、民法典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展示法治旬陽建設成果。教育基地免費對外開放,吸引眾多市民、游客朋友前來學習觀看,使群眾在沉浸式體驗中學習法律知識、共享法治成果。
特色普法陣地應運而生,截至目前,全市建成11處法治公園(廣場),150余處鎮級法治長廊、法治文化墻,300余處村居法治書屋、法治宣傳欄,各具特色的宣傳陣地遍布城鄉、連點成線。
“指尖普法”,打造法治線上陣地
“舊宅翻新,鄰居家開裂,損失誰來賠?”“孩子被小區里的流浪貓抓傷,誰的責任?”點開“法治旬陽”微信公眾號,一條條“以案普法”映入眼簾。定期推送普法信息,以短視頻記錄工作日常,同步更新工作動態,通過公眾號對外傳播,這是旬陽市司法局打造“互聯網+”普法宣傳新陣地的有力措施。
旬陽市司法局與當地融媒體中心緊密合作,在媒體平臺開設“法治旬陽”專欄,更新縣域內的法治工作動態,推送以案釋法普法信息,圍繞普法宣傳中群眾咨詢率、關注度較高的執法司法熱點問題,邀請各單位執法工作人員、律師等通過經典案例講解法律常識,讓法律法規更生動地走入百姓生活。
“我們在開展傳統的用腿跑、用嘴說的法治宣傳基礎上,借助新媒體新技術,不斷創新普法模式,暢通普法信息渠道,開啟了‘指尖普法’模式。”旬陽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城區,“指尖普法”也延伸到了鄉鎮,切實打通法治惠民“最后一米”。
近年來,普法媒體智慧機在全市21個司法所實現了全覆蓋。無論是調解矛盾糾紛,還是咨詢法律問題,亦或是開展一次普法宣傳,只需群眾動動手指,便能在媒體智慧機找到最新最全的法律法規政策等知識。因其播放形式多樣,有漫畫普法、有系列講座、有短劇普法,圖文聲頻并茂,讓前來司法所的群眾都忍不住上前看一看、點一點、學一學。
深耕沃土,創設法治文化陣地
“他總是要各種電話號碼,謊稱他是專家公檢法……”這首《反詐陣線聯盟》正在旬陽人民的口中哼唱流傳。這是旬陽市憲法宣傳周普法文藝巡演節目之一,將法治與文藝相融合,讓法律知識化作動人的旋律、絢麗的舞蹈和生動的戲劇演繹。
這是旬陽市將法治與文化相結合講好法治故事、宣傳法律知識的生動實踐,也是創新形式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一次有益嘗試。
“八五”普法以來,旬陽市成立普法文藝宣傳隊,以百姓身邊人、身邊事為藍本,編排成小品、快板、相聲、民歌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一臺戲”《村官巧斷家務事》更是成為旬陽的“活招牌”,先后在省市劇院亮相,榮獲陜西省優秀法治文化作品一等獎;一出集法治快板、漢調二黃、法治小戲等多種形式的綜藝節目在西安、漢中、安康等地巡回演出,讓旬陽的法治文化走出去、響起來;利用“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演出”“民法典宣傳月”“憲法宣傳周”等基層法治文化活動展演普法文藝演出80余場次,通過寓教于樂,讓法治教育飛入萬千百姓家。
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和成效,在旬陽大地上讓法治信仰日益深入人心,法治氛圍愈發濃厚,法治社會的基礎越來越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