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春瑞 艾麗
回望2023年,旬陽市創業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交出了這樣一份成績單:“旬陽建工”勞務品牌被人社部、農業農村部評選為全國30個脫貧地區特色勞務品牌之一,被省人社廳、財政廳命名為首批20個省級勞務品牌之一;市人社局被陜西省政府表彰為全省就業創業工作先進集體,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監測、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分別受到省人社廳、省社保局通報表揚……
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戰略,讓幸福就業更有成色。開通創業就業服務熱線和微信自動回復,實現政策咨詢“0延遲”,微改變讓就業創業政策走進了千家萬戶。聚焦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城鎮困難人員重點人群,舉辦招聘活動20余場次,提供就業崗位5萬余個。搭建“114”數字化公共就業服務平臺,打通供需信息壁壘,經驗做法被新華社、中國勞動保障報、陜西日報刊登推廣。設立旬陽零工市場,開發“碼上就業”小程序和二維碼,幫助1056人靈活就業。聚力毛絨玩具、織襪制衣、富硒食品三大產業,推進新社區工廠擴張提效,全市125家新社區工廠吸納就業3656人。全市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768人、勞動力轉移就業90536人。
持續提升社會保險覆蓋面,讓民生托底更加堅實。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深化“社保服務進萬家”活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99.15%,失業保險參保1.65萬人,工傷保險參保1.98萬人。堅持社保助企紓困為民,為參保企業降低工傷失業保險費905.45萬元、返還穩崗資金136.98萬元,落實低保對象、特困人員、重度殘疾人財政代繳養老保險費86.46萬元。
堅持招引培育雙線發力,讓人才強市更具支撐。樹牢人才第一資源理念,拓寬選人用人視野,松綁人才干事創業束縛,讓各類人才在旬陽大地充分施展、大顯身手。一年來,為全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199名,引進高層次及緊缺特殊專業人才27名,推薦5名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申報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資格。摸排旬陽籍在外優秀人才建立八類人才臺賬950人,“旬陽建工”形象代言人馬治文被人社部評為全國20名“最具特色勞務品牌形象代言人”之一,肖娟、向中發被授予安康“金州工匠”榮譽稱號,趙長良獲得安康“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加力勞動維權執法監察,讓勞動關系更為和諧。一年來,常態化日常巡查同時,開展專項執法宣傳10場次,聯合執法檢查6次,檢查用人單位及在建項目104個,涉及農民工4000余人。對農民工工資拖欠“零容忍”,做到欠薪案件立查快結,先后為336名農民工追討工資623萬元。強化仲裁調解工作,全市新增金牌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國家級1家、勞動爭議預防示范企業省級1家,金牌勞動關系協調員省級5名。成立“農民工工資速裁廳”,推行“流動仲裁庭”,調處工資爭議、工傷待遇、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金等爭議案125件,時限內結案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