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巴遠君 熊明會
編者按:旬陽撤縣設市后,市委、市政府立足新發展階段和廣大市民新期盼,作出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的重要決定,把創建省級文明城市作為提高公民素質、城市文明程度、人民幸福指數、建設美好家園的重要舉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旬陽聚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夯實基礎建設,加強精細管理,常態長效縱深推進,全市城鄉面貌、公共秩序、公共服務明顯改善,群眾思想覺悟、道德品質、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持續提升,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呈現出城因創建而強,“市”因創建而興的嶄新面貌。
近期,聚焦旬陽城市創建工作,本報推出系列報道,從不同側面展現新旬陽、新市民、新形象。
全國文明村鎮——蜀河古鎮
創文人的故事:微光成炬 一群人溫暖一座城
在旬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工作地點“一直在路上”;他們的服務對象有沿街的商販,也有小區的居民;他們讓看得見的環境、看不見的理念都在發生變化……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創文人”。
王力是旬陽市城管執法局(市創建辦)一名工作人員,2021年8月份,在完成一線駐村工作任務返回單位后,他被安排負責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宣傳教育工作,這期間還包聯老城網格各項城市創建工作。
王力(中)收集居民關于環境衛生整治建議
從一開始熟悉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各類指標體系學起,到后來抓好內外宣傳教育、志愿活動策劃以及各類軟件報表,收集各類市容整治提升、創文知識問卷、宣傳氛圍營造、文明志愿活動等相關資料,用王力自己的話說,“點多面廣,工作瑣碎又平常”。
除了日常在辦公室處理各類業務工作外,王力大部分時間還要在老城網格一線忙碌:當轄區內兩條國道過境線改造項目建設時,需要協調主責單位加大對沿街沿線清掃沖洗、降塵降噪作業頻次;老城旬陽大道外河堤(漢江段)人行步道成為人們休閑的好去處卻面臨如廁難的困境時,需要協調主管部門及項目業主及時修建對外開放;東壇三場外河堤居民在河邊種菜現象被制止后,需要協調職能部門迅速實施增植增綠……
志愿者開展環境衛生整治
回想起入戶開展創文知識問卷調查、組織志愿者開展各類文明志愿活動、協調網格包抓單位對背街小巷整治清掃等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王力覺得有辛勞的汗水也有感動的淚水。他說:“經過三年創文工作的開展,看到包聯的老城網格如今環境面貌明顯改善,基礎設施逐步優化,居民文明素養逐漸提升,心里感到無比欣慰,下一步,我將繼續堅守網格一線,同包抓單位一道全力抓好各項攻堅任務,助推老城網格各項創建工作再上新臺階。”
與王力的服務對象有所區別,陳虎在創建工作中,與商戶打交道比較多。他所負責的片區有100余戶商戶。作為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四中隊隊長,在執法過程中,為商戶普及法律知識成為他的重要內容之一。
交警開展文明交通綜合專項整治
據陳虎介紹,因管理的片區商戶較多,法律素養水平參差不齊,一度面臨工作難度較大的現實。“有的商戶,比如年齡較大,我們在執法中只能采取反復勸說的方式,剛開始效果不明顯,但是我們一直耐心地講解,時間長了,他們也能慢慢理解和轉變。”
為了進一步做好執法工作,他堅持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增強自己的業務素養,同時也經常和隊員們一起,對疑難問題進行詳細探討,商量解決辦法。
“創文工作開展以來,面對執法難、易反復、難管控等問題我們采取了嚴格執法,耐心勸導,長期督查相結合,目前片區能做到規范經營,環境衛生達標,基本達到創文指標要求。”陳虎說。
陳虎(左一)開展執法檢查
跟陳虎一樣,作為城管執法大隊一員的王磊對執法工作也深有體會,王磊覺得,“把城市當家管”這個理念是他一直堅持的。作為一名退伍軍人,王磊把軍人的作風延續到了現在的工作崗位。“在城市市容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文明執法,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用不怕苦、不怕累的過硬作風擔當作為,為創建省級文明城市貢獻力量。”
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最近一年來,王磊參與聯合整治行動10余次,清理破損廣告30余處,整治出店占道經營80余處,規范建筑工地圍擋10余處。尤其是在市容管理方面,為徹底整治露天散煤燒烤,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挨家挨戶做說服教育和宣傳工作,目前全市30多家食品流動攤販已全部集中安置,無煙燒烤爐使用率達到了100%,有效支持了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志愿者疏導交通秩序
在旬陽,因為這些個體默默地耕耘在創文一線,才促使文明城市創建從“一條線”到“一張網”,從“一盞燈”到“滿天星”,為增進民眾福祉“加碼”,奏響時代發展“最強音”。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員參與到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隊伍中,旬陽市共組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342支,對外發布服務項目47個,涌現省市“四個最佳(美)”服務個人和組織35個,常態化開展文明交通、環境保護、文化惠民等志愿服務活動2600余場次。他們是志愿者、環衛工人、網格員……他們也是平凡的你、我、他,正是這無數的微小個體,匯聚起文明城市創建的磅礴力量,活躍在愛護環境、關愛老人、普法宣傳、幫扶群眾的一線,涓滴成河,眾木成林,成就了文明旬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