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宋博琳
一行南飛雁,霜打拐棗甜。霜降過后,旬陽的拐棗熟了。農戶家的房前屋后,密密麻麻的拐棗迎來了采摘的季節。
關口鎮宋坪村村民段正國正在自家的拐棗園里撿拾果實,他家20多畝坡地在三年前全部種上了拐棗,今年開始全面掛果,滿園的拐棗樹成了段正國的“搖錢樹”。只見他三兩下就踩到樹枝上,手腳并用,用力一搖,拐棗果實“嘩嘩啦啦”散落一地。
“我和我老伴兩個人平均一天大約能摘400至500斤,按每斤1.5元的價格計算,一天可以收入600到750元錢。”據段正國介紹,他種了約700苗拐棗樹,當前初步掛果每苗能收獲30斤拐棗,總產量約2萬斤,收入能達到3萬元左右,同時拐棗長大后,園子里還能套種白芨、黃姜等經濟作物,也能增加很大一部分收入。
像宋坪村一樣,關口鎮大大小小的村落都有著種植拐棗的傳統,尤其是脫貧攻堅時期,村上許多村民都跟段正國一樣選擇了拐棗產業增收致富。據統計,關口鎮種植拐棗2.6萬畝,種植農戶4500余戶。“今年關口鎮拐棗預計產量1萬噸,產值3000萬元。當前正值拐棗收獲季節,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實行保底價收購,確保果農戶均增收5000元。”關口鎮鎮長黃明介紹說,下一步,將繼續加強拐棗基地管護,科學除草、施肥、剪枝、防蟲、刷白,培育優良品種,全面提升拐棗發展質量和效益。
隨著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拐棗的銷售方式也越來越便捷。“我們當天摘當天就能出售,不用擔心銷售問題,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實惠。”段正國把撿拾的拐棗一簇簇捆扎好,放進背簍,下山不遠的大路邊上就是拐棗專業合作社。因地理位置便利,今年關口鎮在這里舉行了全鎮拐棗收購啟動儀式。
“農戶采摘多少,我們收多少,當天采當天收購。現已出售給大山造物和幾家電商平臺,另外和市內幾家深加工企業達成了協議。按照目前收購形式,今年預計可以收購30萬斤左右。” 關口斌利拐棗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段正斌說,繁忙的收購工作要一直持續到入冬前后。
近年來,通過線上線下同步發力,拐棗搭乘電商快車銷往全國各地,市內發展拐棗加工企業7家,生產拐棗飲料、拐棗酒、拐棗醋、拐棗汁等20多種產品,實現年銷售產值6000萬元以上。
“以前只做京東、淘寶、拼多多,今年又增加了四五個平臺進行推廣銷售,今年預計鮮果銷售100萬斤,另外我們又和貴州茅臺酒廠聯系,做拐棗初加工,把拐棗烘干打成粉,銷售給酒廠。接下來我們會積極拓寬銷售渠道,推廣旬陽拐棗這張名片,讓農戶種植拐棗有更大的收益、更高的積極性。”大山造物電商公司負責人張新虎說。
山水旬陽,拐棗之鄉。作為拐棗的最佳適生區和天然分布中心區,旬陽市堅持走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之路,被中國經濟林協會命名為“中國拐棗之鄉”。全市拐棗種植面積達40萬畝,建成萬畝鎮21個、千畝村30個。“建基地、強龍頭、打品牌、促研發”的一體化的產業鏈發展模式已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