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知業
初冬的漢江兩岸,蔥蘢的草木已褪去盛裝。從316國道進入旬陽市蜀河段,仿古青磚搭配舊石磨砌成的古樸道沿里,迎風綻放的花朵開得格外鮮艷,成為冬日里一抹別樣的風景。
這是蜀河示范鎮建設項目之一——西入口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項目。據了解,自省住建廳啟動建設100個鄉村振興示范鎮以來,蜀河作為安康市13個、旬陽市唯一入列鎮,今年共實施建設項目11個,現已完成投資18460萬元,全面完成計劃投資額。示范鎮建設首戰告捷,古鎮發展喜迎新氣象。
高點定位,統籌謀劃布局
示范鎮建設伊始,旬陽市主要領導指出,“示范鎮建設是引領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不僅是蜀河鎮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也是全市的大事,市鎮兩級要協作配合,合力共同推進。”
一鎮獨創升級為旬陽全市共創的鄉村振興“1226”示范體系,就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孕育而生的,即1個蜀河示范鎮、22個示范村和6個精品樣板村,市財政分別給予1000萬元、100萬元、500萬元不等的資金保障。在如此力度“自選動作”加持之下,該市上下迅速形成“一星引領、多星同輝”的示范創建濃厚氛圍。
聯系蜀河鎮的旬陽市級領導,通過多次深入調研,認為蜀河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AAAA級旅游景區”等多張金字名片,資源要素豐富,加之近4萬的人口基數等鎮情實際,創造性提出以發展縣城的思路指導鎮域發展,并根據發展基礎將全鎮劃分為“古鎮景區、宜居新區和蜀河沿線新農村示范帶、漢江沿線特色林果帶”的“兩區兩帶”,發展思路進一步明晰。
立足旅游型特色城鎮定位,蜀河將古鎮發展納入旬陽乃至陜南大旅游進行整體謀劃布局,邀請規劃團隊編制形成國土空間、鎮區風貌等5項規劃;同時結合實際確定建設項目161個,擘畫了蜀河古鎮未來五年發展的宏偉藍圖。
提質增效,推動升級發展
目標既定,落實就是關鍵。為打好示范鎮建設“第一板墻”,蜀河統籌鎮區和鎮域兩個關鍵,積極推動各項建設由規模增量向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優化轉變,加快產鎮融合發展步伐。
為擴大古鎮印象區,從貫通古鎮的東西方向同時發力。西入口大道綜合整治戰線長、節點多,項目建設過程中,鎮規劃所干部張純友頂著夏季持續40℃左右的高溫,每天早出晚歸,調糾紛,查質量,直至一條清爽古樸的大道驚艷亮相,引來眾多兄弟鄉鎮參觀學習。東入口三官社區以美麗宜居示范村創建為抓手,新建的120畝荷塘清幽賞目,提升改造100戶農房讓村莊舊貌換新顏,由此帶動全鎮22個村(社區)迅速掀起環境衛生整治熱潮。
“從接洽到落地投產,前后僅3個多月,這是我們在外地建廠最快的一個。”迪士尼毛絨玩具總部工廠陽坤玩具負責人黃艷霞經常對前來參觀的客人這樣解說。這家年產1000萬件毛絨玩具的招商引資項目落戶蜀河,與前期引進的幾維鳥玩具廠、品爾盛服裝廠等企業,不僅帶動當地1300余人就業,還開創了打造鎮級產業集群的先河。
攻堅克難,打造特色亮點
示范鎮建設遇到的大小難題不少,蜀河干部既能團結協作攻克大事要事,又善于單兵作戰破解難題,呈上了不少精彩答卷。
古鎮外街拆遷涉及108戶,訴求五花八門,鎮上90多名干部分組包干,逐戶登門溝通協調,對部分已不在集鎮居住的住戶,干部們遠赴安康、旬陽等地做工作。西入口大道綜合整治雖不是鎮紀委的職責所在,但紀委干部庹新軍作為“老蜀河”,底子清、情況明,得知土地糾紛難以化解時,二話不說就翻出早年電站拆遷補償相關資料,用鐵證讓信訪人知難而退。
推進實體建設的同時,蜀河鎮不忘示范鎮“頭雁”使命,不斷探索可供兄弟鎮復制推廣的工作經驗,先后形成調研報告《實踐為基探路為要》在《陜西建設》發表,《深挖古鎮文化激活發展動力》入選陜西首批鄉村振興典型案例。
建設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一年來,蜀河鎮區綜合承載力、園區發展帶動力、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和治理水平都顯著提升,特別是集鎮的發展,已基本具備一個縣城所有的全部要素,用實踐兌現了“四個全面提升”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