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程娟)今年以來,旬陽市城關鎮牢固樹立城市大黨建理念,以黨家壩社區為試點,堅持區域統籌謀劃、資源整合共享,優勢聯動互補、共駐共建共管,創新打造“黨群心連心、鄰里一家親”的“同心”黨建品牌,通過工作機制、陣地使用、黨員管理、服務互助、文明實踐五大融合推動黨建引領有為、服務群眾到位,努力實現黨建有力量、城市有溫度。
黨建引領 搭建便民服務新矩陣
堅持以政務便民為抓手,以“讓群眾好辦事,為群眾辦好事”為宗旨,積極構建“三全服務”新格局。
拓寬度,實現服務全方位。全面整合黨建、民政、醫保、衛健、就業見習、法律援助等20項便民事項,實行手機掃碼查詢辦理,設立3臺移動終端和5個便民服務窗口,實行“線上+線下”同步服務,創新推行“群眾點單、社區制單、單位接單”的“三單”機制,實現了群眾辦事高效、快捷、舒心。
挖深度,實現服務全過程。積極健全社區黨組織、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長、網格員四級服務體系,實行網格化管理,確保“群眾有所呼,黨員有所應”。建成代表會客廳,推行“兩代一委”接待黨員群眾登記、接待、交辦、辦理、答復、回訪“六步工作法”,設立“一分鐘診所”,實現心貼心全過程服務,確保群眾難事有人管,急事有人幫,疑惑有人答。
延長度,實現服務全天候。積極探索推行“黨建365”全時段服務,開展社區“網上兩委會”,采取線上“云柜”與線下“定點幫辦”、“流動代辦”相結合,讓群眾辦事不過夜。
雙融共治 共繪社會治理同心圓
以“五聯五共”為載體,社區以黨組織為“軸心”,雙融共治聯絡站,不斷整合資源、凝聚力量、破解難題。
創新模式,巧解社區管理難題。探索出了“1+3+X”物業管理工作體系,積極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通過多方聯動構建居委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三位一體”議事協商機制,形成以“老李說事”為品牌的鄰里茶話調解新模式,目前已累計開展調解210余次,成為了社區和諧的“潤滑劑”。
創新載體,構建共治共享格局。開辦“黨建直播吧”,社區干部以宣傳黨史教育、政策文件、大事要事為重點每天早上9點至10點開展1小時網絡直播,城市黨建和新媒體進行深度融合,著力打造黨員“紅色教育圈”、轄區“共治共享圈”、居民“便捷生活圈”。建成VR“初心體驗”館,將運動與踐行初心結合,增強群眾情感認同。搭建“銀社共建”專區,通過黨建引領,銀行參與,通過播放宣傳片,銀行業務人員現場講解,宣傳合法合規理財渠道,提升群眾防詐防騙意識。
創新思路,打造宜居宜業新社區。堅持以創建文明社區為抓手,組建社區志愿服務隊,設立“先鋒崗”,持續開展臟、亂、差環境整治;積極推動社區工廠建設,創造宜商投資環境,增加群眾就業渠道;建成鄰里坊,形成鄰里公約,樹立社區模范,不斷移風易俗,弘揚社會文明新風尚,涌現出了一大批“好媳婦”、“好公婆”、“十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進一步提升了居民素質,推動了社區和諧發展。
傳承文化 賡續紅色血脈向未來
崢嶸歲月,記憶猶新。社會發展帶動社區沿革。社區發展是一代代人接續努力的成果。
傳承家訓,培育優良家風。社區將世代傳承的“雷氏”、“李氏”、“劉氏”、“宋氏”等家訓整理上墻以供學習,通過學習世代延續的愛國愛家、誠信清廉、勤儉友善的家訓,進一步培育家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傳承非遺,彰顯地方特色。皮影道情戲、禮饃制作、民間撥畫、民間編制等極具地方特色的非遺文化遺產被一一陳列在社區傳承坊,并做了詳細注釋。同步陳列的還有近現代極具時代特色的筆記本、勛章、讀物等物品,斑駁的字跡彰顯時代的印記,為社區群眾提供了一幀時代更迭的震撼畫面。
傳承國學,弘揚華夏文明。泱泱華夏,浩瀚經典,文化傳承,經久不息。社區搭建文化坊,從傳統文化入手,搭建書法繪畫交流專區,吸引社會各界文人揮毫潑墨,廣泛交流,引進國學經典、歷史文學、社會百科等各類讀物,設立親子閱讀專區、開設科普館,定期開展文化惠民、法制科普、全民健身、暖心服務等活動,通過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團結群眾,凝聚力量,傳承文化,賡續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