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宋博琳
2月4日正月初四,正值立春。旬陽市舉行歸雁經濟暨招商引資懇談會,79名旬陽籍知名企業家、在外創業成功人士代表歡聚一堂,共話桑梓,共敘鄉情,共謀發展。現場簽約6個投資協議,引資81.8億元,簽約項目銜接旬陽文化旅游資源,高度契合現代化產業提質擴量增效的發展導向,符合旬陽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
早在年前臘月二十五,窗外瑞雪降臨,紅軍鎮紅色大講堂內暖意融融,社會各界創業成功人士在一起敘鄉情、談友情、聯感情,回故鄉、見老鄉、建家鄉,成立紅軍鎮鴻雁創業協會,并成功簽約8個招商項目,總投資額8.6億元,寨溝娘娘洞旅游開發、佛爺廟戰斗遺址綜合開發等項目未來可期。
幾乎在同一時間,金寨、甘溪、小河等鎮也搶抓春節返鄉的有利時機,以鄉情為紐帶,向在外創業的家鄉人發出了邀請,增強游子回歸創業的意愿,吸引更多“歸雁”返鄉,外出創業成功人士心懷故土、回報桑梓的情懷與家鄉投資潛能完美對接,推動技術回鄉、智力回哺,帶動鄉親父老共同致富、共同發展、共創美好生活。
昔日“孔雀東南飛”,今朝“喜迎雁歸來”。隨著旬陽優化創業環境,全力實施“歸雁工程”,越來越多的創業人才開始歸鄉筑巢,將企業辦到了鄉親們的家門口,形成了新一波“歸雁經濟”。
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博士生鄧茂盛,在旬陽市創業政策的引領下,回鄉投資560萬元資金創辦了旬陽領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生產功能吸附分離材料近1000立方米,實現產值3000余萬元,解決和帶動旬陽本地人員就業近100余人,良好的投資環境、招商引資政策明確的產業發展方向,為返鄉創業者安心“扎營”提供對接平臺。
2020年,鄧茂盛又建設功能分離新材料及植物提取綠色循環發展新項目。項目位于旬陽高新區老龍溝工業小區,規劃面積500畝,2000平方米庫房已建成,設備安裝調試后,今年五月份即可投產,公司負責人鄧茂盛說:“項目建成后,預計年可實現產值10億元,實現年利潤1.7億元,年上繳稅金6300萬元,解決就業178人,將打造國內特色鮮明、代表秦巴山區特色的功能新材料生產基地、綠色植物提取基地及衍生功能材料領域的綠色循環發展基地”。
一石激起千層浪。隨著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全市資金回流、產業回鄉、人才回歸的局面正加速形成。
為持續壯大“歸雁”隊伍,旬陽市以用情做好服務,用力強化保障的姿態擁抱“歸雁”,始終把好的營商環境作為生產力、競爭力,深化營商環境改革,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多上減稅降費的‘主菜’、優化環境的‘硬菜’。制定出臺《旬陽縣人才引進管理辦法》,實行更加積極、開放的引進人才政策,全面實施“內育+外招、引浙入旬+能人回鄉、‘131’工程+招商分局”策略,鼓勵市內各類企業、合作經濟組織,通過多種方式引進技術專家,幫助制定發展規劃,推進項目落地發展。
“旬陽人是旬陽最閃亮的名片、最寶貴的財富、最驕傲的資本。我們將以最堅決的態度,把營商環境打造成旬陽最強支撐、最大優勢、最亮標識,讓市委、市政府對企業需求的“回聲”,始終高于企業反映問題困難的“呼聲”。”旬陽市委書記陳紅星表示。
截至目前,全市回引從事科技研發,農、林、水、牧等各行各業返鄉創業能人3150人,扶持創辦經濟實體503個,為6087名農村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崗位,以創業促就業,以創業促發展,逐漸形成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大好局面。